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李晚昌) 刚买的商品出门就“烂”了,顾客质疑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则认为是人为原因造成破损,类似这种各执一词的纠纷,连工商部门也难以调解。对此,梧州市消费者协会(下称“市消协”)表示,最好还是商家和消费者在货物出门前当面检查清楚商品质量,尽量避免出现纠纷。
近日,市民张女士在河东某商场购买了一瓶药油。当她离开商场后逛街途中,闻到手袋内飘出浓烈的药油味道。她赶紧拿出药油检查发现,尚未拆封的外包装上已经渗出了药油渍。张女士认为,药油购买后并未跌落,或是瓶身本来破损才导致渗漏。于是,她急忙返回卖场,要求商家退换。但商家表示,商品出门时不存在质量问题,怀疑商品破损是人为造成,拒绝更换。
与张女士遇到的情况类似的是,市民曾先生在河东某瓷器商铺看中了店内陈列的某座佛像,于是和商家谈妥了价钱。销售人员从仓库取出一座未拆开包装的瓷佛,当时,曾先生也没有开包查验商品。瓷佛买回家后,发现瓷佛的手断裂了。张先生认为,瓷佛携带回家途中并未受到撞击,属于产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但当他回到商铺与商家理论时,商家并不这样认为。
记者从市消协了解到,上述案例的买卖双方均认为是对方过错导致商品破损,拒绝让步,因此并没有在工商部门达成和解,执法人员建议双方采取其他途径解决。
针对易碎商品售后出现破损的现象,市消协负责人提醒,商家应主动提醒顾客当面清点商品的质量和数量,顾客要有意识地当面查验商品,发现问题及时协商更换,同时,慎购商家明示不退不换的折扣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