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蒙山县蒙山镇洲南村的村民在抛秧插田。 今年开春后,由于天气复杂多变,先旱后雨、气温起伏大,春耕春种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早稻播种插秧,各地的进度差距比往年拉大。不过,由于良种和种植新技术广泛推广,全市早稻种植仍可保证不误季节。 戴连升 龙中升 摄
梧州日报讯(记者 黄金铭 通讯员 黎海强) 据市农业局统计,截至4月12日,全市完成春种农作物109.76万亩,早稻插秧完成95.41万亩,基本达到计划播种面积,播种面积比去年同期略增。
今年开春以来,我市天气呈现先干旱后雨水丰足、气温起伏大的特点,春耕生产受影响较大,特别是局部地方先期播种的秧苗被冻伤烂死,需要补播甚至复播。不过,由于全市各地备耕工作开展较早,加上新技术广泛推广和机耕比例提高,春耕春种基本未误农时。同时,各级农业部门成立春耕服务队,及时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重点推广超级稻种植、“三免三避”技术、编织布无盘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提高科技入户率,推动了春耕生产扎实开展。
市农业局粮油科有关负责人说,今年春耕最大的亮点是超级稻逐渐成为早稻种植的主要品种。在全市播种的95.4万亩早稻中,超级稻示范推广53万亩,占全年85万亩计划面积的62.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4万亩,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同时,春玉米、黄豆、木薯、杂粮、蔬菜等其他作物生产,与去年同期相比也略有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