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近年来,助力车飙车现象日趋频繁,从深夜逐渐发展到白天车多人多的时间段。然而,呼啸而过的轰隆机车声不仅扰民,危险飙车酿成惨剧更令市民对此深恶痛绝。业内人士建议,在目前国家法律监管真空的情况下,我市可以考虑出台地方法律、法规,实行助力车、电动车上牌管理,严控改装助力车,从而遏制助力车违规现象。
轰隆的噪音,S型的行车路线,你追我赶的急速穿梭,惊得路人纷纷避让。原本夜间才有的“飙车一族”,活动日趋频繁,在白天车多人多的时间段,时常可见其身影,或许是竞技,或许是飙车比赛。这些经过改装的助力车非正常化行驶,让路人及车辆避之远远。据了解,危险飙车酿成惨剧并不鲜见,用生命飙车,不仅累人还害己。
耍酷,是为了赢得关注
在玩改装车一族而言,他们大多数喜欢电影《烈火战车》,车手们风驰电掣的架势让人心惊肉跳,而男主角刘德华更是车技一流、速度如风。我市有不少年轻人追求并模仿电影里的情景,只不过他们开的是改装后的燃油助力车。
记者调查了解,梧州街头出现这些“飙车族”,年龄在15岁至25岁之间,当中不少是在校初中生、高中生。他们将自己的助力车、摩托车机头、发动机、排气筒、喇叭等进行了私自改装,相约在深夜时分进行飙车。据知情人透露,目前我市多个路段已经成为“飙车族”的赛场。针对于不同路况,这些年轻人飙车的风格也不同。例如,在市五中门前至二桥头位置,常有成群结队的竞技娱乐者,而在龙圩新地等近郊路段,则会有飙车比赛者。
今年17岁的男孩子郭明(化名)沉默地坐于一角,他的双手都被石膏固定着,左脸是五指宽的疤痕,留疤恐怕难免。造成这次伤害的恰是因为飙车,他高速驾驶经过缸径扩容的助力车(缸径扩容可提速动力),不幸与其他小车发生碰擦,助力车直接飞上路边齐膝高的花基,巨大冲力将他狠狠地甩下。“过去,认为玩飙车就是一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后悔莫及的他,现在深深地低下了头。
玩改装车的男青年阿健介绍,大部分人是因为生活空虚才加入飙车行列,“在家庭没有得到父母认可,在学校或职场没有得到同学、同事的认可,希望通过飙车耍酷的行为引人注目,重新获得威望和认可。”为了赢得现场欢呼声,飙车者通过车后载人、比试压弯、翘头、车上放置豆腐花(飙车后豆腐花不散者为车技好)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好车技。
飙车一族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圈子,他们常在QQ群上相约在某个地点集合,午夜时分,他们就集体飙车。一部分是属于娱乐竞技,看谁飙车速度快,输者就请夜宵或吃饭,而另一部分则是飙车赌博。
飙车既危险又扰民,市民深恶痛绝
对于飙车行为,年轻的“神车手”笑言用改装车飙车是一种个人兴趣。其实,这是在用生命耍酷,给自己也给旁人带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在太阳广场候客的出租车司机李师傅介绍,深夜,在我市的西堤路、富民路、桂江二路等路段,时常可以碰到一些无牌无证的燃油助力车急速穿梭,呼啸而过。只要听到轰隆的机车声,他都会选择减速避让,“飙车行为害人害己,万一出事故很容易祸及旁人。”
“助力车改装后,还安全吗?”面对记者的询问,一位修车店员工调侃,“安不安全看开车个人的,反正我是不会开改装车的。”
飙车行为的危险系数让众人避之不及,而其噪音同样成为众矢之的。家住蓝天港湾的市民何女士非常愤然,“因为西堤路路直且平坦,因此一到晚上11时左右,这些‘飙车’的就喜欢在这里玩,一路加大油门,除了排气管的声音扰民外,坐在车后的女孩还会张开双手高声呼喊,相当扰民。”
监管处“真空”,处理遇尴尬
记者咨询蝶山交警大队了解到,助力车飙车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深究其源,还是助力车的监管问题,“十起交通事故,七起与助力车有关”。但是,目前助力车存在一定的管理真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拼装机动车或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不得改变机动车型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者车辆识别代号。”
上述法律条文针对的是机动车。然而,我市的飙车一族主要使用助力车,这些经改装的助动车外表与机动车一样,装有马力强大的发动机,时速可飙至100至110公里。但是,这些车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等不符合非机动车产品国家标准,但又未列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所以在管理中一直处于“真空”状态,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等呈逐年上升趋势。
业内人士建议,在目前国家法律监管真空的情况下,我市可以考虑出台地方法律、法规,实行助力车、电动车上牌管理,对这类车辆的技术参数做规定,对驾驶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从而遏制助力车违规现象,严控改装助力车的违规行为。
据悉,助力车在国内其他城市广为出现,各地对其管理也不尽相同,有些地方允许上牌,但有的地方则严禁上路。很多市民直言,希望有关部门早日出台规定,对助力车、电动车进行规范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