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万立平) 连日来,本报围绕学生上下学过马路问题进行了系列报道,对谁该为孩子过马路的安全负责的话题,也展开了讨论。而在采访中,有相关人士指出,家长、学生、司机等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其实也是威胁学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坏榜样”让孩子忘记遵守交规
记者走访发现,不管校门前有无斑马线或红绿灯,都不时能看见一些学生或家长带着孩子乱穿马路, “我的车就在校门口对面,如果走斑马线还得再绕回来,太麻烦了。”前来接孩子的李女士表示。
“学校教育一小时,不如家长教育一分钟。”振兴小学校长龙玲说,她认为家长带孩子乱穿马路或闯红灯,会让学生将在学校学习的交通规则忘之脑后。工厂路小学程智育校长也表示,家长不走斑马线、乱穿马路,会让孩子产生违反交规一次两次不要紧的想法,甚至会对低年级的学生传递错误信息,继而淡化学生的交通规则意识。
同时,在校门口无红绿情况下,尽管在距离学校一百米处有“前方学校请慢行”标志,但是在上下班赶时间的前提下,很多司机都不会减速,碰上校门口拥堵情况下还会不停按喇叭。而在一些有红绿灯和交警协助指挥的斑马线处,一些助力车司机因为无法规束缚,甚至会不听指挥疾驰而过。
从自身做起提高交通意识
采访中,不少学校表示,要提高市民交通规则意识,交通安全教育必不可少,除了要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外,司机的宣传教育是很重要。
振兴小学龙玲校长向记者讲述了她在国外过马路经历。去年,她带领学校管弦乐队去维也纳参加新春音乐会。当他们在当地参观,走到一个路口,虽然没有红绿灯,但是司机在距离路口还有几米的地方便停了车,并示意让他们先过马路。
“那次的经历让我感触很深。在国外,司机那种尽可能维护路人、学生,尊重生命的交通意识很明显。”她认为,我市部分助力车、摩托车、私家车等司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交通意识,做到礼让行人。
市精神文明办负责人认为,要提高交通意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多组织交通宣传活动,对市民加强交通规则宣传;其次,组织交通文明引导者,在交通路口、红绿灯处、各种站台进行交通疏导;第三,交通规则意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全民交通意识形成不是靠一时形成的,可以通过教育学生,继而让学生影响家人,长大后影响子女。”
“在每个路口观察会发现,只要有一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其他人就很容易会跟着。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其余的人也会耐心等待绿灯。”万秀区交警大队负责人说,若每个人都能做到遵守交通规则,交通秩序会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