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黄金铭 通讯员 钟强) 4月24日下午,我市突然出现较大降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打开电脑,登录山洪灾害监控预警系统,实时监控一小时内的雨量、水库运行水位。
“这一系统今年投入运行,可以实时监控到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区防洪堤、水库运行情况,增加了一道汛期安全防护屏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玉华说。
去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自治区有关部门积极争取非工程措施项目,加快山洪灾害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在今年汛期前顺利投入使用。据了解,该系统共设置了494个监测点,其中水库监测终端106个,自动雨量监测站265个、简易雨量监测104个,自动水位站19个,使我市防汛减灾预警预报系统进一步完善。
李玉华介绍,山洪灾害监控预警系统能及时了解全市降雨情况、水库水位及水库大坝安全情况,特别是水库运行情况,可通过每隔一小时自动拍摄的照片实施监控。当水库达到警戒水位时,监测终端就会发出警报,并通过短信发送给相关人员。同时,我市每个村屯均建设了一到两个雨量监测点,一旦某个监测点降雨量超过正常值,系统将自动报警,并发送短信提醒注意防范。
据了解,与防汛抗旱部门一样,地质灾害、水文、气象等部门也通过加强非工程项目措施,建立起了实时监测平台。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通过三维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整合本系统监测点和气象、水文部门的雨量站技术功能,并增加土壤湿度仪、地声探头等设备,采集相关数据实时传输到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室电脑终端,通过分析自动生成并发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提高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效率。
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和市地灾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气象、水文、水利、地灾等部门建立起来的预警预报系统,有数千个现代化技术的监测点,将大大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监测水平。今后,各部门之间进一步整合资源,使技术体系更加完善、运行效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