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刘清华)日前,梧州市畜禽屠宰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市屠管办)组织商务、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畜牧水产兽医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查获私宰肉143.5公斤。
接群众举报,太和冲某废旧厂房内有一私宰窝点。4月26日清晨,商务、公安、工商等部门执法人员驱车前往,现场看到两名年轻男子正在宰杀生猪,一名较为年长的男子则在一旁看护。执法人员在现场依法查封一头已经宰杀、除毛、尚未开膛的生猪和已开膛的半边猪肉,合重122.5公斤。
随后,联合执法人员巡查南中、大东以及新兴市场。巡查中发现,新兴市场某猪肉摊档有21公斤涉嫌私宰的猪肉在售,执法人员依法查扣。在此次联合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依法缴获私宰肉共143.5公斤,市屠管办将统一销毁。
私宰肉为什么打之不尽?执法人员指出,利益驱动仍是根本原因,但一些社会原因需要灵活解决。
目前,我市城郊仍有部分生猪散养户,散养户所处位置较为偏僻,加之猪只数量少,到屠宰厂租用批发场地“划不来”。为图方便,散养户会自行联系猪肉零售商卖猪,并为其宰杀。散养户饲养的生猪或因“土法养殖”,其肉质也被大众认可,不愁销路。
针对上述现象,一线执法人员指出,要避免散养户以此为理由私宰生猪,职能部门可参照“蔬菜直销”的模式。即在不影响正常市场秩序的情况下,职能部门在屠宰厂开设“生猪直销区域”,引导散养户将生猪统一运到屠宰厂销售、宰杀,以有效杜绝私宰生猪。
商务执法人员同时提醒市民,未经检验检疫的猪肉或存安全隐患,市民应到定点摊档购买猪肉及其制品。执法人员还为此支招:生猪经屠场屠宰,其身上都有抹不掉的数字印记,市民可以此辨别猪肉是否经正规渠道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