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五一”特辑】走近老行当里的劳动者

http://www.wzljl.cn    2013-04-29 12:58    作者:    来源:西江都市报

 

 
林贵彪干磨刀这一行已经50多年了。

“铲刀磨铰剪”的吆喝声已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但林贵彪的磨刀铺仍受街坊青睐

小小磨刀铺 藏身骑楼城

记者 赵洋

随着时代的变迁,磨刀行这个老行当已经日渐式微。不少市民想寻找一位熟练的磨刀师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梧州市居仁路7号,有一间不到三平方米的小店,里面摆满各种各样的磨刀工具……这就是老字号“林生记”磨刀铺。店主林贵彪从16岁开始学习磨刀,50年来磨的刀具超过五万把。

不少老街坊熟悉“林生记”,到现在还会不时拿自家的菜刀、剪刀、电推剪等上门磨,顺便聊聊天,下下棋。

老行家干活“一口价”

“林生记”可能是骑楼城里唯一一家专门磨刀具的店铺了。4月21日,记者走进磨刀铺,探访了林贵彪。只见小店内摆着一台自制的磨刀机床、墙上挂着大中小三种规格的砂轮,桌上摆着两方磨刀石,还有一个小水桶。

老旧的小店内不时传出一阵阵金属摩擦的“叽叽”声。林贵彪低着头,戴着白色口罩和老花镜,低头细致地研磨着刀具。

偶尔有好奇的路人凑近观看,林贵彪会轻轻地摆摆手,示意路人别遮挡光线,然后又低头专心工作。

街坊们说,林贵彪很“傲”,干活是“一口价”没商量。有时街坊会质疑,修刀比买刀还贵。但林贵彪回答,自己的技术值这个价。

当天早上,林贵彪磨了三把菜刀。他向记者介绍,第一把刀是不锈铁制作的,中看不中用;第二把有钢但含量低;第三把含钢量高质地好,磨起来轻松,但用不了多久就会钝。

磨刀有技术含量吗?对记者的疑问,林贵彪笑着介绍,磨刀讲究劲在手腕,重按轻推,均匀用力,平行使劲。林贵彪说,50年来自己磨过的刀不会少于五万把。

子承父业扎根梧州

林贵彪祖籍广东开平,磨刀技艺则是子承父业。新中国成立前,林贵彪的父亲曾到香港打拼。走街串巷的磨刀匠,被不少香港人看不起,不时受到欺凌。

有一次,一个“卖烟仔”的伙伴交不上保护费,被地痞打得头破血流。林贵彪的父亲看到这一幕,想到自己的处境,便萌生了回广东发展的念头。但当时广州沦陷,林贵彪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妻子逃难到梧州。

彼时,梧州这个百年商埠,正处于百业兴旺的鼎盛期,居民邻里平等和睦。林贵彪的父母逐渐爱上了这个山清水秀、安静平和的小城市,从此扎根下来,成为当时活跃在大南路十多名磨刀匠中的一员。

新中国成立后,梧州政府部门重视民间匠人,将林贵彪的父亲招进工厂做制刀师傅。那时,制刀师傅的收入是普通工人的四倍,生活也算过得去。

1963年,16岁的林贵彪开始随父亲学制刀磨刀。林贵彪说,制刀师傅不仅要懂得打铁、还要懂得锻造,他学足了八年,才学到父亲一身技艺的八九成。

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在大街小巷的磨刀匠人都能“稳两餐”。当时一名工人月收入为30元,一把普通菜刀售价是3元~5元,磨刀价格从0.5元~5元不等。对农村普罗大众而言,菜刀更是金贵,一把菜刀磨了又磨,用上十多年是常有的事。

因林贵彪的父亲名声在外,不少顾客专程上门找他磨刀。那些年,父子俩磨过的刀具有食肆饭堂的菜刀,猪肉摊的砍骨刀,裁缝的裁剪刀,理发铺的剪刀、剃刀,还有印刷厂的闸纸刀。最多时一天要磨七、八十把。

后来,林贵彪也开了自己的磨刀铺。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他的磨刀铺搬迁多次,先后在大中路、小南路、五坊路落脚,最后来到居仁路。

磨刀手艺后继乏人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以前时常能听到的磨刀匠的吆喝声,也日渐消失。

有时,林贵彪和一些同行聊天,大家的都会感受到这个行业正逐渐萎缩。如今的刀具价格算高,成了易耗品,人们觉得不好用就会扔掉。不少年轻人也懒下厨用刀,更谈不上磨刀。加上磨一把刀才收3元、5元,偏低的价格让一些磨刀匠相继“金盘洗手”,转行寻出路。

不少街坊反映,以前隔天就能见到上门招揽生意的磨刀人,现在如“珍稀动物”一样罕见,有时半年也见不到两次。而林贵彪则说:“现在的住宅小区门口有保安把守,磨刀匠们进不去,吆喝声自然传不到人们的耳朵里了。”

已过六旬的林贵彪曾想退休,但不少老街坊都劝他干下去。不少街坊说:“商场和超市只管卖刀不管磨刀,你不干了,我们还真不知道找谁。”为了方便大家,头发斑白的林贵彪选择了坚持干下去。

林贵彪也曾想把磨刀技艺传给小侄子,但他不愿学。虽然也有年轻人主动上门拜师,但林贵彪婉拒了。他说:“这一行不是谁都能干的,一是要有耐性,二是脑子要灵活。”

对于今后的打算,林贵彪表示,只要还有人找他磨刀,他就会一直磨下去,直到自己再也干不动。

 

编辑:覃燕霞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