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几乎无处不在的城市小广告,已经成为市容环境的“杀手”,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都能看到那些印着电话号码的小广告,或是正在进行促销的产品宣传单,有的是贴在墙上,有的是直接塞到你手中。
尽管有关部门一直都对此进行治理,但这些“病态”的城市“牛皮癣”不仅没有得到根治,反而“病情”越演越烈。
难道“牛皮癣”已经成了不治之症?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就这一系列疑问,本报记者展开了采访,并从今日起推出“治理城市‘牛皮癣’”系列报道。
小广告泛滥 市民比较烦
城监部门:常规整治措施收效不大
西江都市报记者 曾燕
在我市,街头小广告无孔不入:小轿车停在路边,再回来时雨刷器和车窗已经塞满了宣传单;走在路上,小广告散发者会往你手里塞上几张宣传单;公交车站牌、阅报栏等公共场所,更是被各式各样的广告“涂”得一片狼藉,看不清本来面目。让人防不胜防、不厌其烦的街头小广告,已经成为市民身边挥之不去的“梦魇”。
小广告随处可见
近年来,一些不法人员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居民楼院、公共设施、电杆等随意散发、张贴、涂写小广告,内容涉及房地产、办证、开锁、通渠、各种性疾病治疗等等,被群众戏称为城市“牛皮癣”。
而在居民小区,尤其是无物业的老旧小区,小广告因为无专人清理,更是泛滥成灾,其中以新兴市场、大塘市场、京梧市场、太阳广场周边小区较为严重。乱喷的则是办证、贷款等一些涉法小广告,并且都是号码,一旦喷到建筑物、商铺的卷闸门上,只能通过粉刷进行掩盖。
同样,在街头散发的广告也让人难以防范。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商业聚集区的街头有不少人在随意散发小广告宣传单。新兴一路太阳广场附近、中山路国泰广场及步行街附近、新兴二路梦之岛时代广场周边是小广告散发者的集中地。
这些广告散发者站在马路边上,不管路人是否接受,就往他们手里硬塞广告,而路人接到这些宣传单后,很少仔细看上边的内容,多是随手一扔。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小广告为吸引人们注意,竟贴在公共设施上,如公交车站牌、路牌、路边座椅、花基、小区锻炼器材等,造成许多设施无法正常使用。
整治收效不明显
为了整治这些小广告,多年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如清洗、停机、巡查、设置公共信息发布栏等,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记者从我市城监部门了解到,为了整治“牛皮癣”,各城区的城建执法工作人员每天会进行巡查,并将其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如乱张贴的小广告用水、钢丝球、小铲子等工具进行清理,乱涂鸦、喷画的小广告除了用石灰进行粉刷掩盖之外,那些号码则与相应的网络运营商联系,进行停机处理,并对其处以相应的罚款。此外,为了满足市民获取更多信息的正常要求,我市还在多个小区内,适当的地点设置了公共信息发布栏。
虽然采取了上述措施,但乱贴乱画的小广告如同“野草”,一段时间过后便“春风吹又生”,也令城监部门很头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