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五四青年节 的来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我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还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
面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开始了。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的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或示威。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声音:
提高团组织凝聚力 传承“五四精神”
梧州市委党校科社教研室讲师 黄陆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丰富、活跃,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如何团结广大的青少年,提高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是一个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当前的实际,本人认为要在下面的几个方面有突破,才能有效地提高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树立服务理念,增强归属感
现在团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组织的影响力在下降,对青少年的思想困惑加以引领的力度不够,团员的身份感不强烈,造成团组织对青少年的“磁”力不够。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服务两字好重要。增强服务意识,让青少年有被认可感、归属感,要在拓宽服务手段、构建服务平台上下大力气,切实解决青年群体的实际问题(教育、健康、就业),广泛性和侧重点相结合,做好“三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三种人(贴心人、倾听人、代言人),真正有“家”的感觉。在做好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一种血肉的联系,可以这样说,这是提高团组织吸引力的前提和基础。
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
在开展团组织活动中存在只求完成任务的情况,抓“大”放“小”,后果往往就是亲和力不够,因而我们不能大型活动、主题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基层活动应付了事。而应考虑更多的是要设计大量的有针对性、适应不同青年群体的活动,把更多的青年吸引到团组织中来。
培养合格的带头人
在一些团干中存在着理论功底薄弱、经验不足、方法单一等问题,而一个合格的团干一定要有党性意识,坚持党性锻炼,有全局观念,敢于担当,更要有做事、成事的魄力。克服浮夸的作风,深入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吸引、感召、取信于广大青少年,真正起到带头人的作用。要坚持有为有位的原则,组织上应多为优秀青年提供锤炼的平台,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起有效的制度保障!
重视网络舆情,坚持正确导向
现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全面渗透到青年人的生活中,青年聚集有了全新的形式,手机、电邮、QQ等已成为他们主要的联系方式,虚拟社会不再是“虚”的了。共青团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以前生硬的教育方法,采用人性化、易于接受的方式,诸如网上论坛、微博等,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合理诉求,坚持正确导向,从而形成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