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连日来,在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B区,施工机械抓紧进行土地平整,碳歌、业进等一些企业也忙于建设厂房。站在集中区附近的山坡上,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裕乐感慨地说:“以前这里是荒山野岭,现在成了陶瓷园。发展工业不仅没有占用耕地,而且还与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
作为全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之一,藤县正在探索“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工业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
藤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黄勇介绍,藤县辖区多属丘陵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和保护耕地压力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有一些项目因为土地指标问题而暂缓建设。另一方面,坡度在10度到50度之间、相对高度30米左右的低丘缓坡土地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0%,宜建宜开发山坡地资源巨大。针对此实际,藤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级争取,于去年获得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项目,既破解了经济发展的困局,又把连片优质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在推进“工业上山”的过程中,藤县实行环保“硬约束”,把好项目的环保审批关。同时,该县通过免费发送树苗以及补贴造林经费等措施,对相对高度在60米以上的荒山进行造林绿化,使保护基本农田、发展工业、绿化荒山实现统一。此外,该县还将低丘缓坡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与城镇化建设、周边新农村建设同步实施,完善商店、医院、公园、学校、超市等配套,为园区职工和周边村民提供生活服务。
因地制宜实行“工业上山”,让藤县工业化、城镇化找到了突围之路。据统计,目前该县的陶瓷、铝材电子、钛白、林产林化四大工业园区均建在低丘缓坡上,规模以上工业达到50多家,年产值超过60亿元,年税收突破4亿元。(郑彬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