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本报对我市违法小广告日益泛滥的现状进行了报道,对于如何根治“牛皮癣”,有关部门认为,除了加大整治人力物力的投入外,多部门联合治理,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增加市内的公共信息栏,也是有效治理“牛皮癣”泛滥的方法。
市政部门一位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牛皮癣”是每个城市的“顽疾”,目前我市对治理“牛皮癣”的投入和重视还不足以应付越来越多的城市违法小广告。该工作人员认为,要根治“牛皮癣”,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制定专门的制度,推行市场化运作,将清理小广告的工作外包给专门的保洁公司,提高治理城市违法小广告的效率。
同时,对于部分市民认为张贴招租、招工等内容的小广告不算违法的情况,该工作人员也建议,我市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法律宣传,提高市民守法意识。除此之外,我市还应该规范信息发布渠道,在次要路段或公共区域设立更多的公共信息栏,给招聘、服务类广告一个发布空间,同时严厉打击办证类违法广告。
而梧州市政协委员梁广辉也建议,治理“牛皮癣”,地方立法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完善法律监督,对恶意涂鸦者、小广告的设计、印刷、发放、张贴等一条产业链进行约束,并加大处罚力度和法律责任追究,从根源上斩断小广告存在的“根基”。
“震慑力度强的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可以抽调出人员成立工作组,专项整治非法小广告,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梁广辉认为,协调好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防止内部相互推诿,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也有市民认为,应该形成对非法小广告人人喊打的局面,建议相关部门设立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随时受理群众举报,并予以适当的奖励,只有公众积极参与制止、检举散发小广告的违法行为,才能拓展政府部门的执法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