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陈素雅 通讯员 黎志军)部份药店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街头“无证鼻炎专科”、“无证流动拔牙、镶牙”取缔后快速“重生”;个别病人轻信“祖传”治疗比去医院方便,不配合卫生监督员的调查取证甚至暴力抗法……针对当前我市违法行医存在“春风吹又生,难根治”的局面,最近,梧州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领导及工作人员召开联席会议,商议联合打击非法行医的新方法。
今年3月,卫监所获悉西堤三路大山里的某草药店铺在经去年教育后仍开展鼻炎诊疗活动,遂前往检查。只见店铺内仍有不愿透露姓名和不配合执法的群众,他们鼻孔内还安插着医用棉签;一名自称为医师的人员坐在诊桌前“诊断”。经核查,该店铺《工商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原生中草药,未能出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亦未能出示相关的《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或其他行医资质。针对上述情况,卫生监督员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其立即停止非法诊疗活动,并撤除店铺内所有关于诊疗治病的标识、标语及锦旗。
3月18日,监督员依法对该店铺进行了复查,发现该草药店仍未按照《卫生监督意见书》的要求停止非法行医。坐堂“医师”不但语言攻击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甚至叫来一名自称为朋友的人对监督员进行暴力阻挠。取缔工作被逼中止,事后有卫生监督员发现身上有伤。
虽经多次取缔,但就在5月下旬,该草药店又再次悬挂上了相关“鼻炎专科”字样的牌匾及锦旗,继续开展鼻炎诊疗活动。
据梧州市卫监所统计,自2009年以来,梧州市卫生监督所共立案查处各种违法行医案件78起,其中仅2012年就有39起,取缔非法医疗诊点90个。但是由于这些非法诊疗点存在成本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特点,导致非法行医行为屡禁不止,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面临着取证难、查处难、执法难,甚至出现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难题。
会议指出,公安、药监、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落实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和沟通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建立起“政府领导、卫生牵头、部门配合、社区参与”的长效监管机制,将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