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梁燕如) 日前,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公布了8批次镉含量超标的大米和米制品的品牌和生产厂家。其中,问题大米均来自湖南,米粉制品则由两家东莞厂家生产。5月21日,记者走访本地市场发现,我市预包装大米多来自广西、湖北等地,米粉多产自我市部分县市。工商部门表示,我市暂未发现问题大米。
昨日,记者在两广批发市场以及沃尔玛、北京华联(新兴店)、坤华超市(京梧店)等市内粮油集贸市场、超市走访了解到,在售的预包装大米产地集中在广西、湖北、江西、东北等地,多名粮油经销商坦言从没卖过湖南大米。而本地在售的散装米粉,则多产自我市部分县市和临近的桂平市。为什么我市没有湖南大米出售?有粮油商分析表示,或因湖南大米口感偏硬,不符合本地市民饮食习惯。
但记者走访也发现,市场在售的部分散装大米缺失产地信息。在新兴二路某大型超市,某特价散装普通大米价签上的产地栏标注“见散装食品标签”,但记者找不到“散装食品标签”;在京梧新苑某超市粮油专区内,数个品种的散装大米价签上只标注了售价,产地不明;在新兴市场的两档散装大米销售摊档,记者看到“皇帝米”、“农家香米”等品种大米的价签上并没有标明产地信息。
记者从市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科(以下称食品科)了解到,连日来,全市各级工商部门已针对流通领域的大米开展专项检查,截至昨日,我市暂未发现问题大米。
而针对散装大米产地信息缺失的问题,食品科科长李承坚表示,执法人员会责令商家改正,要求商家在价签上注明产地、售价等信息。同时,基层工商所会做好菜市场在售散装大米的购销记录。工商部门建议,市民应到固定卖场选购预包装大米。在购买散装大米时,可凭感官判断质量,并向商家咨询大米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