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主观原因是行人守法意识差、心存从众心理等,但也有行人表示,部分交通标识的不够完善,一些司机在红绿灯路口闯红灯,在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通过时不礼让行人等客观因素,也间接让行人感觉到遵守规则也不太有安全感,因此形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
违法行为增加守法成本
5月15日傍晚,记者经过新兴二路龙山路口对出人行横道时,这里的交通灯显示的正是行人通过的绿灯。就在几名市民通过人行横道时,几辆助力车和摩托车突然向着人行横道冲了过去,过马路的行人不得不纷纷避让。
像这样的现象,在我市其他的交通路口也时有发生,这也让不少市民感叹“在绿灯亮时过马路也不一定安全”,需要凑够一撮人才有安全感,而且即使是在人行横道上,车辆也很少主动避让行人。
“不在这里过马路在哪里过?”在蝶山二路西湖大厦对出路段,正欲横穿马路的市民张女士说,这里的地面交通标线不清,她根本弄不清哪里是人行横道。记者发现,这一段路并不宽敞,但过往车辆比较多,尤其是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时,过往的小车、摩托车、助力车等各类车辆更是络绎不绝。路面的交通标识由于长期磨损,有些地方确实比较模糊。而就在张女士正欲横穿马路的前方大约100米处,就竖着一个行人过马路的交通标识。但由于路边的树木、电线柱、广告牌等物的阻挡,在一些角度确实不能看清,只能走近了才会发现。类似的情况下,更谈不上机动车和行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了。
交通标识有待优化完善
对于一些行人提出的交通标识不够完善的问题,梧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宣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正对全市各类交通标识进行排查和优化,特别是对全市各个红绿灯路口的信号灯的设置进行仔细排查,按照公安部发布的《人行横道信号灯控制设置规范》的配置要求,根据各个不同的红绿灯路口的车流量、人流量等实际情况,对信号灯的控制设置进行优化。
据悉,全市各主要路口行人等待绿灯的时长基本控制在一至两分钟内,而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则根据马路的具体长度控制在30秒左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
一些司机闯红灯、不礼让行人的行为,危害了遵守交通规则按照红绿灯指示过马路的行人的安全,间接促使更多人加入“中国式过马路”的行列;而“中国式过马路”的频频出现,又反过来影响了机动车的安全顺畅通行。这些不同的交通违法行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
尽管如此,不少市民仍然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客观的原因都不是违法的借口,无论司机还是行人,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应该对“中国式过马路”坚决地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