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龙天传) 据央视报道,2012年全国儿童伤亡交通事故达11117起,其中一半是儿童在乘车时发生的。孩子如何做到安全出游,是许多家长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本报与家长一起共同关注影响儿童出行的种种安全问题。
■现象:
摩托车无安全防护措施
近日,记者在梧州市多家幼儿园门前走访,看到许多家长会开着摩托车或者助力车接送孩子。部分家长会让个头小的孩子站立在车子前端的踏板上,或让稍大的孩子坐在其身后。但记者发现,由于幼儿普遍活泼好动,经常在车上左顾右盼,不能很好地固定身体。此外,摩托车或助力车上也没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每每车辆转向,车上的孩子都存在侧摔的危险。
儿童乘坐汽车不可大意
谈及坐车安全时,很多市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系好安全带,但安全带真的“安全”吗?据一名有着20多年驾龄的市民透露,汽车安全带是按照成人身材设计的,对于身材较小的儿童来说,在急刹车或者转急弯时,这种本身显得松垮的安全带,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有可能会对儿童造成致命伤害。此外,让身材较小的儿童坐在副驾驶室,一旦发生意外,引致安全气囊爆开,与儿童头部的瞬间接触力可高达几百公斤,远远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
据记者观察发现,有的家长习惯抱着儿童一道坐在副驾驶室,认为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处在自己的保护下。这样做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在碰到需要急刹车时,即使车速不快,巨大的惯性也会让孩子脱手而出。通常,如果家长没系安全带,受惯性影响身体会前倾,从而对孩子造成挤压。
此外,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在等候交通灯的车流中,有的车窗没关紧,一些儿童会把头和手伸出窗外。此刻后方如果有车辆开来,只要司机一不留神,有可能给这些好动的孩子“血的教训”。
据一位负责处理交通意外事故的交警大队负责人介绍,我市部分老城区如骑楼城的街道不算宽阔,转弯路口不少,这些地方也有车辆通行,所以家长们在带孩子欣赏骑楼文化的同时,也要留意身边的车流。
公交车盲点莫忽视
按照往年的情形,“六一”节那天,许多市民选择乘坐公交出行。但乘客争抢上车等不文明现象和部分公交座位设计不合理也很容易导致儿童受伤。据记者观察,往往公车入站还没停稳,站台的乘客都会随之跑动,待车门一开,部分市民会争先恐后地上车“抢位置”,当中也不乏年纪较小的儿童。如果一些成人也不注意避让小孩的话,极有可能令儿童在推搡中受伤。
此外,记者还发现,许多公车最后排中间的两个座位是正对着走道的,两边也没有扶手。一旦遇到急刹车,坐在上面的乘客很容易因惯性往前倾。因此,这个“盲点”也值得广大家长注意。
■建议:
儿童出行注意安全细节
针对以上情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规宣传科有关负责人建议,家长在出游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小细节,不管是走路还是坐车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家长开车带小孩时不要抱着或让小孩坐在副驾驶位置,一定要为小孩配上儿童安全坐椅。上公交车时,家长们要带好孩子排队,车厢内也不能追逐打闹,要站好扶稳,避免车辆转弯或者刹车时造成孩子受伤,千万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