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李子坚) 日前,梧州市商务局依法查获318公斤私宰肉,其中,一部分来自小区周边的小型超市、肉菜店铺。
近日,记者在市商务局综合执法稽查队(以下称稽查队)了解到,在商务部门的日常巡查和联合执法行动中,依法查获私宰肉318公斤,目前已集中销毁。该批私宰肉来自哪里?执法人员表示,有“老地方”,也有“新地点”。
据悉,“老地方”是指钱鉴市场附近路段,该路段常年有流动摊贩销售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猪肉。为打击不法摊贩,商务执法人员从年初至今到钱鉴路一带执法超过30次。但因违法成本低、摊贩不配合调查等情况使执法行动的震慑作用不明显。
此外,执法人员发现,小区周边的小型超市、肉菜店铺成为私宰肉新的“藏身点”。日前,执法人员在迎宾路某小区门前的一个小超市内,发现待售肉品的猪肉皮上没有屠宰厂专用的合格印章,商家也未能提供合法购货票据。随后,执法人员现场依法查扣了近30公斤私宰肉。该小超市负责人向执法人员诉苦说,之所以销售来源不明的肉品,是因为屠宰厂批发的猪肉量大,“很难卖完。”
记者走访迎宾路、银湖南路、新兴一路等路段发现,在大型小区周边都开设有兼营肉菜的小超市和小型肉菜店铺。在国土局附近某小型肉菜铺,记者询问猪肉是否来自屠宰厂时,经营者称是。在迎宾路某小型超市,商家在肉台上标明猪肉是“屠场合格肉”。但记者发现,上述卖场的待售肉品大多已分割,市民难以从外观上判断是否为私宰肉。
针对上述现象,稽查队相关负责人提醒,经商务部门协调,小型肉菜商铺可灵活向屠宰厂购进猪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