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对赛龙舟的热情不复当年
龙舟竞渡如何赢回观众眼球

http://www.wzljl.cn    2013-06-12 13:47    作者:    来源:梧州日报

    B【硬件】 人员老化资金短缺组队困难    

    作为每年端午节的传统节目,龙舟竞渡不如往昔出于多种硬件因素影响。

    从市体育局群体科提供的历年龙舟赛资料可看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来自市区的龙舟队伍是龙舟赛的主力军。西江木材水运局队、航运局队、航道工区队、港务所队等来自港航系统、水运系统的参赛队伍是龙舟赛的常客,西江木材水运局队、港务所队更是夺冠热门。

    但翻开近年龙舟赛的参赛名单不难发现,来自市区的龙舟队骤减,万秀区仅剩“梧州渔联”一支龙舟队伍,参赛队伍逐渐呈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藤县濛江镇、塘步镇、苍梧县龙圩镇四合村等地的龙舟队逐渐成为龙舟赛场上的主力。尽管从参赛队伍数量来看总体变化不大,但在参赛的近20支队伍中,常常出现多支来自同一个镇的情况,可见对赛龙舟保持热情的仅是个别乡镇,梧州龙舟从群雄逐鹿到意兴阑珊,令不少老龙舟人不无唏嘘。

    “这与我市的水运变迁有关系。”担任龙舟赛裁判工作30余年的梧州体育训练基地主任杨志刚分析,市区参赛队伍逐年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梧州水运发展的变化,航运公司进行机制改革,从事航运的人员越来越少,市区龙舟队的人员力量也随之慢慢流失;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水上居民已上岸定居,不少渔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渔民们从事网箱养殖,不再出江捕鱼,或习惯使用机动船捕鱼,一些年轻渔民则选择外出务工,“梧州水运大环境的改变,以及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市区的龙舟队伍逐渐淡出了比赛,而周边县市区的队伍自然成为了龙舟赛的主角。”

    龙舟赛衰落的趋势不仅体现在参赛队伍区域的变化上,在组队人员的结构上同样有所体现。

    千里行船靠舵手。在长距离龙舟竞速比赛中,位于龙舟船尾的艄公就如同一位舵手,掌控着整条龙舟的方向,优秀的艄公更有“一橹当三桡”的效果。韩克昌告诉记者,龙舟比赛的胜败很大程度取决于艄公控橹的技巧,“西江水流湍急,艄公要熟悉和善于观察河道的水速和流向,根据水向控橹,帮助本队抢占有利的水道,加快龙舟的冲行速度。因此,艄公并不是任意一位龙舟队员能胜任的。目前来看,我市大部分龙舟队的艄公处于40岁以上年龄阶段,基本没有年轻队员能担任此位置。”

    究其原因,韩克昌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新一辈的船上年轻人平时接触的都是机动船,不再靠手力划船,控橹的技术自然与老一辈相差了一大截,更别说要掌握控橹的技巧和判断水道的能力了。

    不仅如此,在采访中,不少龙舟队的领队均提到,由于老一辈龙舟人年纪渐长,不少老队员已不再出赛,为了能继续参赛,各龙舟队正积极招揽年轻的龙舟队员,培养新生力量,但就如今这批年轻龙舟人的表现而言,要接过老一辈龙舟人的接力棒,挑起赛龙大梁,还需相当一段时间。

    “要组建一支龙舟队伍,并不容易。”谈到龙舟队伍的组建,梧州渔联龙舟队的领队、教练黄木不由得感叹。作为如今来自梧州市区唯一的一支参赛队伍,黄木与队里的几位50多岁的“老龙舟”依然坚持组织人员以“梧州渔联”的队名参赛,但这其中的过程,并不十分顺利。“如今队里只有几位‘老龙舟’愿意上船,其余大部分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经验和技巧不及老一辈,这可以理解,但说到热情,是不及我们当年了。”黄木说,划龙舟相当讲究技巧,他曾打算以“老带新”的方式培训新一辈队员,但由于老一辈年龄渐长,体力不足,有心无力,部分年轻人学的兴趣也不大,因此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同时,训练所需的时间、资金、船只,也在影响着训练的质量。“以前提前10多日就下水训练,如今只有几天的赛前训练时间。”苍梧县龙圩镇四合白沙龙舟队领队陈明钊告诉记者,由于训练经费有限,如今龙舟队的下水训练时间比以往缩减了许多。“训练经费大部分都是向村里的单位企业、乡亲个人筹集募捐而来,经费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训练时间的长短,也决定了龙舟队伍的表现。”陈明钊粗略算了一笔账,伙食费、船只修葺、误工费,各种费用加起来,训练一天就得花费约2500元,“不是不想训练,而是没那个资金保障。”

    此外,要将队员们集中起来组织训练也不简单。苍梧县龙圩镇都坎村龙舟队领队钟金生说,如今很多年轻人已不热衷赛龙舟,更不愿意参加艰苦的龙舟训练。加上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与小孩留守家中。“赛龙舟毕竟是个力气活,有力有气的青年人出去了,龙舟赛手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即使找齐了人组成队,也因为要顾及各自工作的关系,难以集齐所有的队员统一训练,训练时间也只能一再缩短。”

    “如今一些龙舟队伍或队员把参赛当成了一项任务来完成,应付式的备赛使得龙舟赛的整体水平不如从前。”朱桂炎对此感受颇深。他说,技巧经验不足、缺乏训练备赛、船只质量不佳等等原因,使得一些新组建的龙舟队水平不高,部分老队也难维持以往水平。

    此外,我市缺乏一批龙舟专业裁判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龙舟赛的组织难度。记者从市体育局训练竞赛科了解到,目前,我市的龙证队伍约有近40人,大部分选自各院校的体育老师及熟悉水性的龙舟爱好者。尽管每年龙舟赛前,组织方均会事先征集及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龙证的相关培训,但现实的情况是,这当中,能达到相关标准的龙舟专业裁判员并不多。据了解,国内龙舟裁判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而目前,梧州仅有一位龙舟国家级裁判,暂时没有其他级别的龙舟裁判员。

编辑:钟笑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