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龙舟竞渡的观赏性是龙舟赛吸引观众的关键。
C【软件】 观赏性不高关注度渐减
在梧州,龙舟竞渡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日益转变,龙舟赛,这项一年一度的传统群众性活动,如今却难以激发市民的观看兴趣,与许多中国传统节庆活动一样,不被年青一代所追捧。
每当提起端午节赛龙舟,其激烈热闹的盛况至今仍让不少梧州市民津津乐道,市民赵亦恒便是其一。至今,他仍能清楚记得早年观看龙舟赛的热闹场面。“小时候到了端午节那天,爸爸早早就会带着我到河滩边抢位子。那时候沿岸河堤上人山人海,站满了观看比赛的人,大家都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等着,就为了看龙舟队伍经过的那几分钟,就算要在暴晒的太阳底下等上一个多小时,也觉得值得。”说起小时候“睇龙船”,今年35岁的他仍热血沸腾:“中午那段时间,大街上没多少行人,大家都去看龙舟了,龙舟赛结束后,沿街的小吃摊就挤满了人,特别热闹。”
当年观赛盛况的记忆仍然鲜活,如今的他却提不起看龙舟的兴致。“我很多年没到现场看过龙舟赛了。”赵亦恒说,龙舟赛依旧举行,自己却失了当初观赛的热情,“龙舟年年赛,却似乎少了当年的激烈与热闹,感觉没什么新意,倒不如利用端午假期在家休息或与朋友聚聚。”
“不过瘾,不够刺激。”采访中,不少市民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朱桂炎表示,以往举行龙舟赛,由于参赛的单位比较固定,比赛结果经常出现故事性的变化,这让众多关注比赛的龙舟迷津津乐道,“不少队伍有着自己的忠实拥趸,而随着市区龙舟队逐渐退出龙舟比赛,市区观众对龙舟热情不再,加上如今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赛程,龙舟队伍需竞夺的水道不及以前复杂,也降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流失了相当一批观众。”
龙舟队伍的水平也直接影响着赛事的观赏度。“龙舟竞渡之所以扣人心弦就在它不只是速度的竞赛,同时也是参赛团队与其背后的社会群体的综合状态的比赛。”韩克昌表示,如今的龙舟队伍水平比较悬殊,船只之间差距较大,“作为观众,当然想看到几支队伍齐头并进,争抢第一的紧张刺激场面,只可惜近几年来,这样的竞速场面已不多见。”
此外,缺乏“过江龙”来梧参赛,也是梧州龙舟缺乏观赏性的原因。纵观全国各地大型的龙舟赛事,往往出现跨地区、跨国界的参赛队伍。外地的参赛队与本地队伍一较高下,自然能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但由于外地队伍来梧参赛,不仅要考虑比赛经费和龙舟运载等问题,加上不少外地队伍参加的多是短距离竞速,这与梧州龙舟赛实行的长距离竞速赛制并不一致,种种因素加起来,使得有心来梧州比赛的队伍望而却步。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今,赛龙舟对于众多年轻人而言,只是众多娱乐方式中的其中一个选择。“对于老一辈人而言,观龙舟不仅只是一项娱乐活动,更代表着一种传统习俗,一种与家人团聚会面的氛围。”年过六旬的退休教师梁玉南回忆,以前就连几支龙舟队自行组织的赛前热身赛都能吸引众多群众观看,如今的年轻人娱乐方式多样,对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文化了解不深,也就不像老一辈人那样对龙舟这类传统活动有着那么强烈的情感依恋,“我曾打算带孙女一起去观赛,但她说,天气太热,宁可在家里上网。”
龙舟比赛的群众可参与度偏低也导致了市民对龙舟赛的关注度渐减。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为丰富节日内容,增加市民参与程度,市体育局曾在举办龙舟赛的间隙,组织市民进行板艇比赛,希望增加群众对端午龙舟的参与度,但结果却不理想。“由于普通市民的运动基础与体力与运动员有一定差距,这项水上运动并没有吸引多少市民报名参与。”韩克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