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展望】 丰富内容形式提升影响力
种种劣势,使得梧州龙舟赛的竞技性与娱乐性渐减,曾兴盛多年的梧州龙舟辉煌不再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让不少龙舟迷心生担忧: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梧州龙舟是否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最终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龙舟竞渡曾经的辉煌?
“在我的童年回忆中,龙舟占有一席之位。”如今在广东工作的梧州市民李兴文对梧州龙舟情有独钟,尽管广东各地也有龙舟比赛,但在他看来,童年时代与家人挤在河堤上观赛的滋味,是最难忘的,“对比赛的急切期盼,与人们一起为龙舟队呐喊助威,这种兴奋激动的感觉令我至今难忘。但如今看来,龙舟已没了当年的影响力,我不希望梧州龙舟最终消失。”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如今龙舟竞渡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但作为传承端午节文化重要载体,龙舟赛并不会逝去。“几千年来,龙舟一直为中国民众所喜爱,至今还在不少省区流行,它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与端午节相伴相随。”朱桂炎认为,近年来,国内外对龙舟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爱好者也在增多,各地均有不同形式的龙舟锦标赛,有的还是国际性比赛。“梧州曾因种种原因,暂停了长距离龙舟赛,期间不少群众及参赛队伍均积极呼吁要求恢复龙舟赛,可见龙舟赛在梧州的群众基础相当深厚。”
而在梧州,自2009年恢复长距离龙舟赛后,周边县市组队参赛的热情也在逐年增加。藤县塘步镇南安龙舟队、长洲区正阳青年队等一批新鲜血液积极加入到龙舟赛的舞台。一些企业也看到了龙舟赛所具备的宣传效应,今年的龙舟赛场上首次出现的蒙山县参赛队,就是由社会企业赞助参赛的队伍。
此外,不少文化界人士也认为,尽管如今梧州龙舟赛的影响力及活跃程度不及以往,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一民俗活动并不会就此而淘汰。“龙舟赛是传承端午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提到端午节,一定会联想到龙舟赛,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梧州历史文化研究学会秘书长李迎春认为,梧州龙舟的发展由盛转衰,有着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这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我们有必要传承龙舟,为其发展与延续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然而,要延续梧州龙舟的传统,仅靠参赛队伍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创新与培育这一传统文体项目,各界人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设想。
“办好龙舟赛,既要保持它的传统,又要对其进行引导,扶持它发展。”梧州市体育局局长冯建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梧州龙舟竞渡正面临队伍素质、资金经费等问题,发展受到限制。“龙舟竞渡是一项群众性的传统活动,要发展龙舟,不仅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更需要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他认为,可指导扶持成立梧州龙舟协会,通过社会团体的力量,来发展这项民间活动。“目前我市的龙舟队伍分散在各乡镇,龙舟协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统筹这些龙舟队伍,组织进行日常的训练,推广交流龙舟文化,也能为传承龙舟技巧提供平台。”
朱桂炎则认为,要提高龙舟赛的观赏性,就要维持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及质量,“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关注龙舟队伍的发展,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同时,还可借鉴此前梧州市龙舟商品交易会的经验,打响具备梧州本土特色的龙舟赛,让市民在观赛中体会端午节的文化氛围。韩克昌也认为,可参考外地举办的龙舟文化节的做法,开展一些游客参加的旅游项目,增加比赛的吸引力,“在举行龙舟赛的同时,增加一些与龙舟相关的民俗表演或文体比赛活动,将龙舟赛打造成一个宣传梧州的品牌,让市民在观赏激烈的龙舟竞渡之余,也能通过参加活动,享受节日气氛。”
作为龙舟赛的主角,不少龙舟队员则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龙舟队伍参加到比赛中,也希望龙舟队伍能够走出梧州,有更多与外地队伍竞技的机会。藤县塘步镇赤水龙舟文体协会会长石超雄认为,参赛队伍的增加,能够营造更激烈的竞技氛围,比赛更有看头,也有利于提高龙舟队的竞技水平,从而扩大梧州龙舟赛的影响力。
龙舟赛的观众群体则希望,龙舟赛这一水上运动能够更加亲民。“会划龙舟的人毕竟不多,大部分市民只能充当看客,如果龙舟比赛期间,可以创新形式,举办一些相关的配套活动,如龙舟摄影比赛,龙舟文化绘画、作文比赛等适合不同年龄层市民参加的活动,激发市民观看和参与龙舟比赛的兴趣,也能通过活动,使市民,特别是少年儿童了解赛龙舟的文化内涵,这样扩大龙舟赛的参与面与普及度了。”市民邓进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随着龙舟的发展,对龙舟裁判员的需求及要求也在提高。杨志刚认为,有必要提高龙证的素质,并规范梧州龙舟裁判员队伍。“今年,梧州已首次举办龙舟项目裁判员培训班,主要面向全市的龙舟运动热心爱好者,在对他们进行龙舟竞赛规则以及裁判法等内容培训后,会进行理论考试,并根据分数线报批龙舟裁判级别,希望能为我市增加更多专业的龙证,推动龙舟赛事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