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乘客不排队上车、公交车车厢环境脏乱差,类似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我市的城市形象,还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社会不和谐因素,这亟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文明乘车系列报道”,从乘车秩序、乘车环境、车辆硬件设施等方面,分析我市在推行乘车文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办法。
在我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宣传中,“按秩序乘车”是最为常见的文明提示,然而,拥挤混乱的乘车秩序也最为常见。记者采访后发现,不按秩序上下车,登车后拥堵车厢等情况比比皆是,不仅影响了我市的城市形象,还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不排队乘车现象普遍
6月7日下午正下着雨,记者在大中路公交站看到,一辆18路公交车刚进站,不少乘客顾不上折好雨伞,就已经一拥而上,毫无秩序可言的登车人流,很快就堵在了车门位置。然而,尽管车门处已经很拥堵,但排在后面的群众,依然利用手肘等部位,把拥堵的人流往前推。“一个一个上,不要挤。”面对这样的情况,司机只能大声提醒。
其实,这样的场面并不是个例。有公交车司机表示,几乎每一天的上下班高峰时段,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在文化路站、政府广场站等较大的站点,类似的情况更为严重。在拥堵的人流中,一些老人家被撞、乘客之间因拥挤而发生口角的事情常有出现。
相对于不按秩序乘车,部分市民追赶公交车的行为留下更大的安全隐患,他们往往为了一定要赶上某一趟车,直接就在公交车站或车站附近的马路、路口上追赶还未停稳的公交车。6月6日中午,记者在中山路站看到,一些学生三三两两地在人行道、车站周边区域聊天打闹,看到公交车进站,他们便快速跑向站点,甚至在公交车还没完全停下来时跟着一起跑。
乘车就近站位挡道
除了上车时秩序混乱以外,一些乘客在上车后还有其他的不文明行为。
2路公交线的一名司机告诉记者,很多市民抱怨高峰时段登不上车,其实,在车厢的后半部分常常有很多的空余站位,但由于前面上车的乘客就近站了下来,因此出现了堵塞的情况。而按照行车规定,司机不能允许乘客从后门上车,面对这样的情况,司机除了提醒外也无能为力。
同样,乘客下车时的不文明行为,也让司机感到无可奈何。在乘车过程中,甚少有乘客能够按照车载报站器的提示,提前做好到站下车的准备。往往是车辆已经到站后,乘客才从自己的座位上离开,通过拥挤的车厢到达车门时,车辆已经启动。此时,司机不得不二次进站,让乘客下车。
梧州珍宝巴士公司营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乘客认为,自身如何上车、下车,在车厢中如何站位是自己个人的问题,殊不知,混乱的乘车秩序会拖长车次营运的时间,耽误乘客自身的出行。车辆进站后,如果候车的乘客能够按秩序登车,下车的乘客能够提前做好到站准备,有序下车,这些过程所节约的时间,就能提高车辆运行的效率,让大家出行更为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