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刘清华)6月25日,记者在梧州市商务局了解到,为保障群众“菜篮子”安全,商务、工商、农业等职能部门联合推动新兴、怡景、大塘等9家农贸市场开展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目前,9家农贸市场已购置检测设备,并进入检测人员培训阶段。
市区再添9处农残检测点
据悉,从去年4月份起,市市场建设管理中心管辖的南中、大东、钱鉴、文澜、新城、竹湾等6家农贸市场,以及南城百货(锦泰店、紫荆店、蓝天店)、华联超市(新兴店、蝶山店)、亿佳超市(梦之岛店)、坤华超市(京梧店、亿辉店)、汇龙港购物广场等9家超市相继启动了蔬菜农残检测工作。
昨日,记者在市商务局秩序科了解到,在去年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继续扩大蔬菜农残检测工作范围。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新兴、怡景、大塘、新民、西环、京梧、万寿宫、东山冲、新龙等9家农贸市场将设置农药残留检测站(点),配置便携式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箱等相关检测设备,同时安排专职人员,经严格培训后上岗开展检测工作。
记者向秩序科负责人了解到,目前,上述9家市场开办者已经完成了检测设备购置工作,并进入检测人员培训阶段。据悉,检测人员经工商、农业等部门培训合格后,将遵循蔬菜农残检测流程和准则,启动蔬菜农残检测工作。
检测工作仍不尽如人意
据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市有些农残检测点的检测工作不尽如人意。记者在太阳广场某大型超市看到,超市蔬菜区设置的“叶菜农药残留度检测表”内未公布当天的农残检测结果,只粘贴了数张“商品变价单”。记者向超市管理人员了解到,因为超市当天正在更换商品存放区,“因此来不及公示农残检测结果。”在新兴二路另一家超市,记者看到该超市蔬菜区的蔬菜农残检测结果只公示到6月19日。该超市相关负责人解释,因近日盘点,“未能顾及检测工作。”
该超市管理人员表示,检测人员长期固定并产生惰性是导致检测工作滞后的原因之一。此外,检测费用增加卖场运营成本也导致卖场检测积极性不高。为此,多个卖场管理人员呼吁,政府部门可以补贴农残检测经费。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有关部门会加强督促检查力度,强化市场开办者的主体责任意识,保证市场日常农残检测工作正常开展。针对部分卖场工作执行度有所懈怠的情况,商务部门会及时反馈至相关监管部门,进行针对性教育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