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梧州砂糖橘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消息,引起我市不少果农的关注。7月4日,多名接受采访的砂糖橘种植大户和水果流通商建议,梧州砂糖橘获此殊荣后,更希望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引导,规范化种植砂糖橘,完善销售软环境。
分级分拣果源混杂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与六堡茶不同的是,梧州砂糖橘有着千家万户种植,由果商垄断定价权的特点。苍梧县沙头镇砂糖橘种植大户张志江表示,为了卖个好价钱,果农一般将砂糖橘拉到岑溪市筋竹镇销售。据了解,岑溪市筋竹镇是梧州乃至周边地区的砂糖橘交易中心。每逢交易旺季,镇内会如春笋一般冒出两百多个收购档口。
按当地交易习惯,果农们挑出质量上乘的砂糖橘装框拉去代办档口销售,不同的代办档口则将果销往不同的地区。
筋竹镇砂糖橘产销会负责人陈汉业说:“一旦进入收购档口分级分拣,根本分不出到底是梧州的果,还是玉林或广东罗定的果,这时贴原产地标签作用不大。”
岑溪超华水果专业合作社种植1000多亩砂糖橘,梧州市人大代表、合作社负责人陈浩超表示,他也考虑过给砂糖橘贴“地理标志”,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北京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客商张看群表示,客商将砂糖橘装箱后运至全国各地的水果批发市场,然后当地零售商上门提货至零售档口或超市销售。在直接面对消费者时,零售商多数拆包装散卖,这时包装箱上的“地理标示”显得毫无用处。
那能否每一只梧州产的砂糖橘都贴 “地理标志”呢?陈汉业认为,但砂糖橘销售季节只有短短的两个月,这时果农和果商优先考虑的是销售速度,没时间也没精力雇佣工人为每一只砂糖橘都贴上“地理标志”。
果商更看重销售服务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认为,要将梧州砂糖橘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切实转化为农民的增收,政府部门和果农还需要做更多工作。
苍梧盈春柑橘合作社负责人谭毅雄认为,梧州砂糖橘戴上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光环,但整个产业存在的隐患不容忽视,如因黄龙病侵袭,新地镇、大坡镇、广平镇不少老果园已开始荒废。在这种情况下,梧州农业部门可在加强规范种植方面多下工夫。
“地理标志”虽然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销售时,还得看果品质量及各产区服务客商和果农的工作是否落到实处。安徽蚌埠华运农产品市场果商梁杰说:“收果时,我们多关注产地口碑,包括治安环境、金融服务及道路的通达情况等。砂糖橘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农产品,梧州更应对砂糖橘的原产地标识进行整体的品牌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