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高云) 近日,梧州市龙圩区新地镇村民致电本报反映,称近半年来当地频繁停水,自来水常见发黄、发黑的现象,希望有关部门介入调查、解决。
村民反映:
频繁停水且水质差
据市民莫先生致电反映,这几个月来,几乎每天都要停水,“白天经常停水,做事情都很不方便。据说村里在进行管网改造,但是工程一拖再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他曾向苍梧县水厂、县水利局反映,都未能解决。同时,他还质疑,水厂方面通知用户要求交纳的“一户一表”费用是否经过物价部门核定。
7月10日下午3时许,记者到现场走访。在新地街的富回村民委员会至新地镇文化站门前的街道,只见该处地面已挖出了一条宽约30厘米的渠道。该路段的店铺店员、屋主都反映目前已经停水。
村民纷纷反映,频繁停水、水质差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据发廊老板娘莫女士说,“一停水,我们就不能做生意。”另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最难受的是水流时断时续,长时间停水后,一拧开水龙头所流出的自来水都“带黑”,“要过滤后才敢用,水质还不如自家开挖水井里的水。”
由于供水的时间和水质都没有保障,为此有村民质疑,每个月水厂所收取的6元基本水费的合理性。
厂方回应:
正在进行管网改造
据了解,当地自来水由新地镇莹洁自来水厂负责供应。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该自来水厂驻当地的营业厅了解情况。指着门口堆积着的数箱IC卡智能水表,值班店员告诉记者,目前已有近半数村民交款,同意重新铺设管网。针对村民反映的意见,她提供了2013年4月15日印制的《用水户告知书》,并表示“当时已经就管网改造过程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向村民作了说明。”
据悉,新地镇莹洁自来水厂原为新地自来水厂,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可供镇区约3000人生活及商业用水,所用给、排水管为水泥管和镀锌铁管。但由于酸碱侵蚀及裸露磨损,该水厂的供水管网大部分堵塞、渗漏、废弃,严重影响供水质量;而另一方面,居民对日常用水的质量、需求不断提高,目前用水量是原供水能力的10倍,供求矛盾日益严重。因此,改、扩建水厂及重新布设新管网已是“燃眉之急”。
对此,该水厂集财政及自筹资金投入约700万元进行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工程于2013年3月开工,计划今年8月完工。“管道比以前扩大3倍以上,将彻底改变水质差、供水能力不足。”由于新管网铺设后,需全部改用IC卡智能水表代替目前使用的老式水表,因此各用水户每表按678元计收。此外,为规范管理,各用水户需复印户主户口簿、身份证交水厂制作用户登记本,并交10元工本费。
部门回应:
更换水表以自愿为前提
而对于居民反映的相关收费以及水质问题,新地镇政府也回应,已成立专门工作组调查处理此事。
据介绍,当地的自来水厂的供水管道经过多年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管道沉积堵塞及废损,净化池不足等情况,政府早已将改善水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支持。今年已申请到国家水厂技改扩建项目经费,现正在施工改造中。
由于重新铺设管道时需要停水才能进行施工,因此,政府方面表示,会协调水厂合理安排施工,做到有序停水,停水前先告知群众,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用水。同时,督促厂方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尽快解决群众的用水问题。
针对群众对更换水表问题意见不一的情况,该水厂也表示,该厂曾于今年4月公告各户,并在4月至6月收水费时给每户发放了告知书,群众可自愿选择是否购买安装。
对于水表定价问题,政府部门回应称,由于使用了新的读卡智能表,因此成本较高。新装水表用户按实际收取,包括水表、阀门、水管、安装人工等费用。而物价部门则回应,水表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自来水厂企业自主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