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未成年人驾驶助力车撞飞斑马线上的行人;辍学学生撞倒老人后逃逸致其死亡……对街头“S党”抱怨的背后,是市民深深的无奈。
非法燃油助力车和超标电动车,“穿”着助力车的外壳,却藏着摩托车的“心”,其动力和行驶速度完全达到机动车标准。这类车辆不用上牌,车手不用驾照,购买和驾驶甚为容易,却往往因此而横行霸道、噪音扰民、危及安全……
近日,梧州工商部门决定,禁止在梧州市面上再销售燃油助力车;8月10日,备受百姓关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机动轮椅车管理办法》将施行,它除了对电动车等登记上牌等作出明确规定外,还明确了安全上路行驶等细则。
助力车横行的问题,到了迫在眉睫必须加强管理的时候了。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整治街头飙车”。
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素雅
见习记者 董宏伟
实习生 吴家茵
深夜,巨大的轰鸣声、炫目的灯光,疾驰的车辆呼啸穿梭……这一幕频频出现在梧州闹市街头,让不少市民惊出一身冷汗。疾驰的助力车原本仅为代步使用,但经过改装和增配后,一些人将它们当成赛车“驰骋”在城市道路,危害着自身和旁人的安全,稍有不慎便上演“马路杀手”的悲剧。7月份以来的两周深夜,记者连续在城里各个助力车手“集中点”蹲守。
市区道路“飙车党”出没
西堤路、新兴二路是最多S型“飙车党”出没的市区道路。数夜里,记者凌晨时分前往西堤路和新兴二路,亲眼目睹到这些“飙车一族”完全不顾后果的可怕之举。
7月3日深夜,在西堤路上,多辆助力车在高速追逐。有驾车者为阻止后面的车辆超越,在行驶过程中随意斜插,后座上的女孩子则在两车或数车贴近行驶时,肆意玩笑甚至松开双手做飞翔状。一些跟随在后的同伴们纷纷起哄吆喝,有人得意地吹起了口哨助威。他们的速度快得惊人,数秒之内已经脱离视线范围——有一位在路边下客的出租车司机对此嗤之以鼻,按了一下喇叭表示不满,却不得不在听到那些轰鸣声后减速并让出道路。
在京梧市场附近,这个时间段也聚集了十多个稚气未脱的十来岁少年。他们各自骑着明显经过改装的助力车,不少人还带来了自己的伙伴和女朋友,结队往太阳广场至七中转盘等道路上快速行驶。
行驶中,车子的排气管发出异常刺耳的“呼呼”声。驾驶人还不时恶作剧,在过往行人尤其是单身女性身边呼啸而过,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更有胆大者,两三辆车先后追赶,“并驾齐驱”时路面甚至被擦蹭出一路火花。
7月4日零时至凌晨一点半,记者在龙骨冲三岔路口蹲点。彼时正是梧州潘塘一带宵夜的热闹时分,路人、助力车、摩托车、小车杂糅通行。由于交通繁忙,大部分车辆均减速至15公里左右的时速避让行人,却仍不断有助力车闪着远光灯,在人流和车流密集、灯光昏暗的蝶山一路上高速通行。
记者在新兴二路某网吧门口,与一位即将乘坐朋友助力车“飞车”的年轻女子搭讪,她对于“S党”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说是飙车,那就太严重了。我们大多数是深夜里下班了,见路上也没人,才想兜兜风而已。从两广市场开快车到龙圩,晚上一路上没什么交警,随便开,最快能开到80公里(每小时)。”她的男性友人却补充道:“我买了安全帽,她却不带,说喜欢在后座上任秀发飞舞的感觉。”
娱乐场所门外炫“车技”
3日深夜,在鸳江丽港大哥星KTV门口,十几个看起来不到20岁的男女青年聚集在人行道上玩车、聊天、抽烟。几辆助力车装饰有“鬼火”,车身、车尾装满装饰灯,车头换上强光灯,加大油门时烟筒 “卟卟”作响,有时后面甚至坐上年轻女子。车辆在道路上表演360度高速旋转的车技,路过的市民宁可绕道步行或避至马路边上躲开这些车辆。
据知情人介绍,每到周末晚上11点左右,交警卡点撤离后,往往有一些看上去刚刚成年的青年在此一边玩车,一边等待楼上唱歌或上班的朋友下来后集体离开。
助力车改头换面玩竞速
6月30日22时30分,市公安交警、特巡警支队通过天网监控视频发现,十几名骑摩托车或者助力车的年轻人在富民堤后路梧州盐业公司至市轻工技工学校路段聚集并可能飙车。出警后共查获涉嫌飙车行为的车辆18辆和25人。
在两日后的深夜,记者再次在河东文化路一家助力车手日常聚集的小食店,见到了其中两名已经被扣车的学生。奶茶店外停满了五花八门的助力车,这名学生表示,自己是因为学校搬迁到玫瑰湖,离市中心较远,公交不便,所以家长才买一辆二手助力车代步。现在放假,晚上偶尔和朋友、女同学一起开车出来玩一下,然后再找个网吧玩通宵。
另一位车辆同样仍在交警处被扣留的学生则声称,真正的竞速飙车活动往往组织严密,通常在凌晨2左右活动以避开交警。在京梧市场到两广市场路段,以及金晖车站到龙圩之间,就常常有人飙车。参与飙车的助力车一般经过改装,以提高发动机功率。但是,改装价值不菲,换一个好的排气管就要1000多元,像他们这样家里不是很有钱的学生根本“玩不起”。
7月15日晚,市交警和特巡警在文澜路口建行岗设卡,查处涉嫌改装的助力车或摩托车,当晚暂扣14辆助力车。西江都市报记者 董宏伟/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