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日晶食品公司干燥车间负责腊肠干燥的李伟雄师傅,长年在高温密闭条件下工作
腊肠香自高温来
记者(左)与李师傅一起观察着腊肠的烘制进度。西江都市报记者 蒙绍松/摄
梧州市日晶食品公司的龙舟牌腊肠很多市民都吃过。制作香喷喷的美味腊肠要经过多道工序,在送往包装前,还要经过最后一道关——烘制。那么,腊肠是如何烘制出来的?7月11日中午,室外气温高达35℃。记者来到日晶公司的腊肠干燥车间,体验腊肠干燥车间的师傅们在高温环境下是如何工作的。
闷热高温已习惯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我市天气最热的时候。在炎炎夏日里,大家都希望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但在梧州市日晶食品公司的腊肠干燥车间里,师傅们却必须冒着高温工作。据介绍,这里一共有9个干燥车间。制作腊肠要在这个车间完成一道重要的工序——烘制。因为现在是生产淡季,所以只使用两个车间。从下个月开始至春节,进入腊肠销售的旺季时,9个车间都会投入生产,师傅们将要天天开工。
目前,在该厂的腊肠干燥车间里共有5名员工,由清一色的男师傅组成“火柜班”。当天负责腊肠干燥的师傅叫李伟雄,今年46岁,从2006年开始进入日晶公司工作。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在干燥车间的灶口前,往管道里添加木柴。烘制是腊肠包装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对腊肠制作工艺来说非常重要。“烘得好,腊肠就可以运往包装车间,烘不好,前面的工作都要作废,所以控制火候是关键。”李师傅一边说,一边留意观察柴火的燃烧情况。在烘干车间的灶口旁,有一小块空地,上面堆满了木柴。师傅们在烘腊肠前,要先将木柴搬到这里。
李师傅说,往灶口里添好木柴,让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进入干燥车间里观看腊肠的烘干情况了。随后,记者与李师傅一起进入干燥车间。大门一打开,一股热气便迎面扑来,让人不由自主地避到一旁。李师傅说,“在这里干活热不热,试试就知道了。”
干燥车间是一个约50平方米的全封闭车间。中间有一条通道,通道上方有两盏灯,通道两旁则挂满了一串串令人垂涎的腊肠。李师傅说,干燥车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60℃至70℃之间,,腊肠需要在这里烘3天才能出炉。
进入车间后,记者立刻感觉全身发热,脸像被火烧一样,连呼吸都困难起来。但是李师傅却气定神闲地教记者如何查看腊肠的成色、湿度和熟度。
腊肠在烘制过程中,需要不断翻转才能均匀受热。李师傅手脚利落地向记者展示如何翻转腊肠:首先把一排腊肠的绳子从竹竿上取下来,收集在手中并顺势一翻,腊肠就翻了一面,然后再将腊肠重新挂到竹竿上。
车间内温度高、空气闷热,记者感觉有些承受不住,便向李师傅示意要出去透气。
刚踏出干燥车间,记者便有一种“重生”之感。回头一看李师傅,才发现他身上的工作服早已湿透。据李师傅说,在这个车间干活很累很热,一般都是由男性担任。在工作日,他们每隔一小时就要进入车间查看三四次,每次持续五至十分钟,每次从车间出来,他们的衣服都会湿透。
翻转了一部分腊肠后,李师傅坐在车间外的凳子上稍作休息。他说,自己大半辈子就靠这一门手艺安身立命,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转行”。
多年坚守不言苦
据了解,腊肠在干燥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开始阶段,一个是平稳阶段。腊肠刚被放进干燥车间时,车间的温度高达70℃,为的是让腊肠里的水分蒸发出来。李师傅坦言,这时候进入车间工作是最辛苦的,平常人进去一般呆不到两分钟,就连“训练有素”的师傅,每隔十分钟就得出来休息一下。
李师傅一直都在担任腊肠干燥加工工作,对于这份工作的辛苦,李师傅早已习惯了。他说,上中班是最辛苦的班次,工作时间从下午4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有时甚至要到半夜12点。一般人下班休息之时,就是腊肠干燥师傅最忙碌的时候。
在腊肠干燥车间外,有一幅锦旗惹人注意。由于“火柜班”表现出色,几乎每年都会被评为“优秀班组”。公司里的其他员工提到“火柜班”师傅,都非常佩服。一位员工说:“这个岗位非常辛苦,但他们坚持了这么多年,得到锦旗当之无愧”。
但李师傅却说,这份工作工资并不算高。“由于工作太辛苦,城里人不肯做,也做不来。我们现在年纪渐渐大了,也愿意继续留在这里工作,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公司多关心我们。”
见习记者 杨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