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赵洋 见习记者 秦维舟) 7月30日上午,藤县首个家庭农场——和平福强家庭农场挂牌成立,成为梧州第14个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的家庭农场。同时,梧州市农业局表示,为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政府部门年内将出资40万元扶持10个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主营柑橘稻谷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在“一号文件”春风的推动下,“家庭农场”这个词语在梧州流行开来。
5月13日,梧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发《家庭农场注册登记操作办法(试行)》。明确“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单位,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家庭农场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注册中,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即非城镇居民),经营者可以以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有限公司等形式登记家庭农场。
《办法》出台仅两个月,全市工商部门已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4家,包括藤县1家、蒙山1家、岑溪12家,农场注册资本大部分在10万元左右,主营柑橘、稻谷。
在14家家庭农场中,蒙山的一个家庭农场的注册资本最多,达到68万元,主营园林绿化业。岑溪筋竹镇炎文家庭农场注册资本高达50万元,岑溪三堡镇鑫鹏家庭农场、丰沛家庭农场注册资本均达到20万元。
7月30日挂牌成立的藤县和平福强农场位于和平镇鸡龙崖山下。农场负责人喻福强表示,农场共种植200亩江口荔枝和300亩李子,年产值80多万元。
择优给予资金扶持
据悉,我市兴起的家庭农场热潮,主要是以个体工商户形式进行登记,即农民自己成为农场主,作为方兴未艾的新生事物,发展时仍遭遇诸多难题。如农业产业投资大,见效慢,效益低。
我市多家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表示,发展家庭农场时的主要难题是“缺钱”,因为租地租金、修路、拉电线、做水塘、买树苗、雇工干活等需要投入大量前期资金,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情况也会对家庭农场的发展造成影响。
梧州市农业局表示,为进一步扶持家庭农场,我市已出台相关政策。《梧州市2013年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扶持方案》规定:对2013年从事水果、蔬菜、粮食、中草药等生产、在山上种植面积达200亩或水田面积100亩以上,或年经营首日达100万元以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示范带动效益好的家庭农场,择优10个,每个扶持4万元。扶持资金分别由市级和县(市、区)级各承担50%。
梧州市农业局经管站表示,目前正在制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指南。此外,梧州市农业局正等待国家各部委明确定义“家庭农场”,然后我市再出台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