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桂梧高速公路平浪出入口对出建设工地,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在车厢两边分别安装了机械挡板,工作人员还用水冲洗车辆轮胎上的泥土,防止泥土和渣石撒落。梁萍 摄
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经历,对着路面上不时跑过的满载建筑垃圾的工程车望“尘”兴叹,却又拿其没有办法。
目前,我市正在全面开展“美丽梧州·清洁乡村”活动,虽然有关部门对建筑垃圾的运输和管理问题加大了新一轮的整治力度,但是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扬尘和撒漏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建筑垃圾引发的问题为何屡禁不止?我市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有哪些规定和措施?建筑垃圾应该如何管才更有效呢?
建筑垃圾“裸奔”仍普遍
一直以来,建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运输和处置过程中,一方面建筑工地在运输垃圾过程中扬尘、撒漏情况严重,屡禁不止,另一方面一些市民将装修房屋时产生的建筑垃圾随街丢弃现象时有发生,为人所诟病。
7月31日下午,记者在大学路一建设工地出入口看到,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辆运输车辆往外运送泥土。经过出入口时,一名工作人员爬到车厢上给泥土盖上篷布,另一名工作人员往车轮上冲水,将车轮上的泥土冲干净之后,车子才驶出工地。尽管如此,在驶入大学路之后,车辆依然扬起巨大的尘烟,撒落的泥土绵延数百米。
附近店铺业主说,最近几天有关部门管得比较严,情况已经算好的了,之前很多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都不盖篷布,而是直接“裸奔”上路,致使店里每天都积了厚厚的灰尘。
在桂梧高速公路平浪出入口对出建设工地,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相对要好一些。不少车辆在车厢两边分别安装了机械挡板,当满载垃圾时,就将挡板关闭,使其遮挡住泥土和渣石,防止撒漏;工地出口处还设置了一个水槽,给车子加湿降尘。
工地有关负责人表示,机械挡板是新近安装的,相比于篷布,防漏效果更好一些,使用中效率也更高。但在最近的多部门联合检查中发现,仍然有不少运输车辆没有安装挡板,亦没有遮盖篷布。附近居民也反映,晚上没人监管的时候,相当部分运输车辆更是集体“裸奔”,且行驶速度飞快,扬尘现象非常严重。
有关人士指出,按规定,不管是建设、施工单位还是个人,都要将建筑垃圾运到指定的消纳场堆放。而我市现有可供建筑垃圾消纳的场所分别位于红岭延长线舜帝大道、平浪、钱鉴、高旺、旺甫、万秀区茶花园等区域。在执行过程中,建筑垃圾较多的工地在运输过程中扬尘、撒漏严重,以及建筑垃圾数量较少的个人不愿大老远运到消纳场而选择自行随意处置的情况时常发生。
治“重症”要用“重典”
最近的环保数据显示,我市建筑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撒漏和随街堆放的泥土和渣石也对市容环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整治建筑扬尘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但为何扬尘和撒漏现象以及相关违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
据了解,我市现有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过千辆,其中只有一部分挂靠于运输公司,还有一部分属于“野车”,没有约束和管制,更容易产生违规行为。另一方面,有关部门监管举措和执法力度不够,对整个建筑垃圾运输市场的管理不到位,都是违规现象无法消减的主要因素。
有关人士指出,建筑垃圾扬尘、撒漏现象以及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中的违规行为已经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长期“重症”,我市要进行有效整治,必须下决心用严格的执法行动和长效的管理办法来应对。
“相关的长效管理举措也在陆续展开并贯彻实施当中。”市市政管理局市容科负责人表示,我市今年出台了《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及建筑工地管理实施办法》,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制,规定建设、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企业,运输企业不得雇请无牌无证照车、套牌车、敞篷车等车辆,且所有运输车辆必须实行专业化密闭运输,不得超载、超速,禁止于上下班高峰期运输建筑垃圾等,违规者重罚。目前,获得市场准入的运输企业已逐步开始对车辆进行密闭装置的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