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5日,藤县县城15万居民历经27小时停水。居民们肩挑背扛水桶“排长龙”取水,西江边千人齐洗澡,成为当地一景。
5日下午,“肇事”水管维修完毕,县城恢复供水。藤县水利供水公司(下称供水公司)表示,为彻底摆脱对“肇事”水管的“依赖”,年内将再建一条更大的抽水管。
至此,停水事情似乎得到了解决。6日,一条“停水36小时”短信谣言再次引发藤县居民集体储水。躁动的情绪背后,凸显居民对日益老旧的供水管网缺乏信心。
居民怀疑供水管网严重老化
6日上午,藤县居民黄立庆反映,今年以来短短半年,藤县县城已经因“自来水管网施工维修”发布停水通知近10次。
有居民怀疑,遍布地面之下的供水管网在漏损。
居民张波说:“管网漏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化。此次大面积长时间停水,更令街坊们对县城供水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信心受挫,继而轻信谣言集体储水。”
大部分管道已使用三四十年
面对市民的质疑,8月6日,供水公司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藤县县城地面之下,输水管道长达190多公里。这些管道材质五花八门,规格不同,既有水泥管、镀锌管、铁管,也有PVC管、PE管。相同的是,大部分管道已届三四十年“高龄”。
“管网漏损”是判断管网老化程度的标准之一。所谓的“管网漏损”,是指供水公司将水供出后,在供应过程中产生了减少。
藤县水利供水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只能将漏损率控制在19%左右,这意味着供水公司每年供应的600多万立方水中,有100多万立方水白白地“跑、冒、滴、漏”了。
据悉,这大多都属难以察觉的“暗漏”,大部分漏损都发生在接头处,浪费了大量经过清洁、杀菌及净化处理的自来水。
在此次停水事件中,“肇事”的抽水主干管位于西江路,建于1992年。供水公司认为“爆管”原因是街道上的重车长期碾压导致管道变形。
有藤县居民称,西江路交通管制严格,路过的重车“不算多”。据藤县水利供水公司提供的企业年鉴显示,2010年县城共维修直径1米管28处,0.5米水管19处,0.5米以下水管186处。
“目前水管尚处于可控阶段。”采访时,供水公司一名技术人员称:“再过几年就难说了。”
资金不足管网难更换
对8月5日的停水事件,藤县供水公司表示将在年内投资建设一条直径为0.8米的输水管道,以摆脱对“肇事”水管的“依赖”。
该公司还表示,要杜绝大面积长时间停水事件再次出现,必须大规模更换、改造老旧管网。
“配水管网的改造、更新、维护都需要上亿元资金,公司哪有这么多钱,投资不到位就可能导致管网铺设、维修滞后,漏损率高。”供水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吴子良表示,目前管网改造资金全部为公司自筹,没有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广西水利电业集团公司也并未注资。
吴子良还表示,藤县居民用水价格自2008年以来一直未变,为1.38元/度。公司在营收方面做不到“微利保本”,2012年公司全年营运亏损高达390万元。“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必须要多方筹措改造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