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梧州市民对于黑叶猴并不陌生,它们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现已有黑叶猴约90只。但无微不至的人工家园,并不是黑叶猴的最终居所,作为石山之子的它们,终将是要回到属于它们的那片土地。对于黑叶猴来说,野外回归之路,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8月6日,记者走进我市云龙花园,去探访即将回归野外的黑叶猴。
两个家庭六只种猴入选
被选取为种猴的黑叶猴,安排在繁殖中心一个较为阴凉的场地内,每三只作为一个家庭,分开饲养。据繁殖中心主任唐朝晖介绍,这次有两个家庭共6只黑叶猴被选为种猴,每个家庭分别由一只成年的雄性和两只雌性成年黑叶猴组成。它们是繁殖中心里最健康,具有较高基因多样性的黑叶猴。“具有较高的基因多样性的黑叶猴,对于环境的不利改变有更高的适应性,更利于它的野外生存。”唐朝晖解释说。
据介绍,黑叶猴是一种警觉性很高的灵长类动物,且应激反应强烈,肠胃功能又不好。曾经出现黑叶猴因为受到刺激,自残或者夫妻间相互打架的情况,有时它们也会因为受到惊扰,出现肠胃功能的紊乱,导致生病。
圈养的黑叶猴不愁吃喝,没有天敌,生活得就像小公主、小王子。像父母般关爱它们的唐朝晖对于它们即将回归自然,感到百感交集,“虽然它们没有种群退化现象,到了大明山也还有10个月左右的适应性驯养阶段,但如今真正要它们自己觅食,应付天敌,我真的有点担心。”
野外放归是一场持久战
本次黑叶猴的野外回归试验的中期目标,是仔一,仔二代个体能成功繁殖,也就是这批放归自然的黑叶猴能够“抱孙子”。这个目标,计划完成时间是十年。可对于黑叶猴这个脆弱的种群,或许,需要比十年更长的时间。
“从黑叶猴出生到能够进行后代的繁衍,一般需要4到5年的时间,如果要成功繁殖两代,理论上是需要十年,但这是理想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唐朝晖说。
目前,黑叶猴回归技术总方案上,提出了三个阶段的驯养方案。第一阶段是为期十个月的适应性驯养阶段,圈养在笼子里,人工投食,主要是让黑叶猴适应大明山当地的气候与环境。第二阶段同样为期十个月,属于半开放的野化方案,主要把黑叶猴放养在金龟瀑布顶上一带河谷,进行黑叶猴的攀爬能力及食物识别、选择等技能的恢复。第三阶段就是完全回归的野化方案,从停止对黑叶猴人工投食时起,直到黑叶猴在野外生产仔一代,时间约为6年。
圈养多年的黑叶猴能否适应新环境,能否应对天敌,能否成功繁衍后代,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