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记者体验】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的苦与乐

http://www.wzljl.cn    2013-08-11 10:30    作者:见习记者 岑霖烨  黄子丞    来源:西江都市报

一顶帽子一支小旗,交通劝导志愿者在发烫的路面上品尝苦乐

湿衣酸胳膊换来好秩序

8月10日,本报记者黄子丞在路口处维持通行秩序。 记者 蒙绍松/摄

10日17时许,在这个下班交通高峰期,等红绿灯是最令人烦躁的一件事。一是回家的念头迫切,二是要忍受酷热的煎熬。在路口等绿灯的人们都是一副“焦头烂额”的表情:有的三五成群挤在零星的树荫底下;有的撑着伞徘徊在斑马线附近遥望着马路对面的红绿灯秒数……人们在等待绿灯通行的过程中都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地避开热辣辣的阳光。记者也在这片日光浴中,湿透了衣裳,酸了胳膊。

交通引导员需要在高温下长时间站立维持交通秩序,而所配备的遮阳物品只有一顶帽子,因此这个岗位的艰辛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记者所站的位置有一小块树荫,但半个小时过后,记者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脚底也开始热得发烫,再加上来往的车辆喷出的尾气,记者的咽部变得很干燥。

在体验过程中,记者看到一辆装载着液化气罐的三轮车,在距离绿灯亮起还有十几秒的时候加速冲过马路,记者想上前劝阻已经来不及。

由于长时间举着旗子,记者的手有点酸,虽然不时要换一下手,但还是坚持着。在靠近斑马线的地方,立着一块告示牌,不少行人在等待交通灯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去看一看上面的标语,“绿灯可以再等,生命不能重来”。记者看到,这个路口红灯亮的时间是70秒,有些行人走到这里等红灯,就会到树荫下歇息一下。由此可见,在这个令人烦躁不安的炎热季节之下,大部分市民并没有“冷落”交通规则。虽然天气闷热难耐,但此时记者的心是安然的,因为辛苦的汗水换来了良好的效果。

记者从这次短暂的体验中感受到,交通劝导员这个岗位是孤独而艰苦,却又乐在其中的。苦的是他们的身体,乐的却是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城市文明的进步。

见习记者 黄子丞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