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长洲枢纽三四线船闸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向刚浇筑混凝土表面洒水,防止混凝土开裂。黄金铭 摄
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但我市气温热度不减。上午10点钟不到,在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施工现场,新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物已被晒得发烫,施工人员衣服早被汗水浸透。
“近几天天气实在太热了,只能错开最高温时段施工,每日11时至15时全部停工休息。”中交四航局长洲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经理部经理助理张杰说。
施工时间进行了调整,但进度不能后延,质量更不能放松,建设和施工单位因此落实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下闸首的一处主体部分,从贵州来的刘师傅和工友一起,用土工布覆盖前夜浇筑的混凝土。
“气温太高了,必须尽快铺上土工布,然后浇水降温,这样混凝土才不会开裂。”刘师傅边工作边对记者说。按照现在的气温,每天需要浇水五六次,特别是到下午,约一小时就要浇一次。
在整个施工现场,像刘师傅一样专门铺土工布、浇水的施工人员就有十多名。他们巡行在新浇筑的船闸主体作业面上,试探混凝土表面层的温度,并逐一铺上土工布、浇水。
“高温下混凝土会加快凝固,导致粘合度、强度不够,你们要在加快浇筑混凝土的同时,抓好铺土工布和浇水保养。”工建工程师陈建勇反复叮嘱施工队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在30℃左右的气温下,混凝土浇筑后三小时左右就会初凝,这时就要铺上土工布,并浇水降温。
陈建勇还是工程监理,无论是高温还是严寒,只要有工人施工,他都得在工地上,保证每个工序规范,每处施工质量过关,这个夏天过去,他被晒得一身黝黑。“气温超过35℃时,必须特别警惕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最繁琐的工作就是防止混凝土被暴晒开裂。”陈建勇说。
张杰也告诉记者,虽然近期高温天气持续,但施工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除了灵活安排工时外,他们还为施工人员发放清凉饮料,在施工面周围撑起太阳伞、开启大型电风扇,让大家在炎热中感受一丝丝人文关怀带来的清凉。
“目前整个工地施工面约十五万平方米,其中船闸主体表面就有几万平方米,按照目前施工的情况,需购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的土工布,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杰说。另外,每天浇水的开支也不少,好在他们设计了水循环利用系统,把浇喷的水回收循环利用。
据介绍,长洲枢纽三四线船闸工程上闸首的节点工期为明年1月25日,为了确保上闸首工程按期完成,工程还克服了越往上施工面越窄的困难,把工作安排具体到设备、人员的施工时间点,减少相互干扰,加快施工。目前,船闸主体部分已完成67万方混凝土浇筑,占总浇筑量的55.9%,并以每天1700方的浇筑量加快施工,确保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