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黄东荣)近段时间,我市高温天气持续,尽管户外连续烈日炎炎,但在我市有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里喷涌而出的冷气俨然把室内外分割为“冰火”两重天。
8月11日上午11时许,记者一走进中山纪念堂一楼一陈列室,就感觉到室内的冷气强劲。进入该陈列室参观文物的市民群众都发出感叹:“太冷了,怎么像冬天一样。”一些游客因受不了较大的室内外温差,扫视了一下便匆匆离去。记者看到,该陈列室的风管送风手操器上显示:设定温度20摄氏度,环境温度为24摄氏度,而另一间陈列室内的风管送风手操器上显示:设定温度20摄氏度,环境温度25摄氏度。
随后,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大型商场、酒店,发现这些场所空调设定的温度大都低于26摄氏度,其中更有低于21摄氏度的“超低温”。在中山路一大型商场,其空调温度计显示为23摄氏度。该商场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近段时间室外温度较高,商场把空调调至24摄氏度以下,以凉爽的购物环境吸引顾客。
昨日上午,在新兴三路一机关单位业务大厅,室内仅有数名工作人员,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都觉得大厅的温度较低。在该路段另一家机关单位办公室,室内空无一人,但柜式空调照开不误,记者进门一看,空调温度计显示为22摄氏度。该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近日酷热难耐,他们一般早上到办公室后就把空调调到24摄氏度以下,待开会结束或者下午上班回办公室才不会感觉到闷热。
其实,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07年6月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我市近年来也曾在公共机构开展了“绿色能源日”等公共节能活动,倡导全市公共机构践行“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的文明风尚。
当前,我市正在全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并将迎来中央文明办对我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进行测评。有业内人士指出,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是一座城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甚至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业内人士建议,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属于公共机构,也是重要的政府形象窗口部门,应带头落实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自觉加强节能环保意识。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合理控制空调温度的科学道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文明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育科学使用空调、节约用电的良好风尚。要动员全民共同参与,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渠道,及时反映有关部门和单位违反控制空调温度规定的行为,形成“人人节约、时时节约、事事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市民也应自觉遵守有关标准和履行个人社会义务,提升个人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
据悉,26摄氏度左右是室内空调的最佳设定温度,为确保室内空气清洁,空调最好间歇性使用,不要全天不间断开启,间或打开门窗对流交换空气,这样既有益健康,也可节能降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