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李欣鞠)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我市现有的体育场馆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健身需要。不少市民表示,建设更多的健身场所和体育设施,让更多的人有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几乎每天在市体育场的羽毛球馆里,六个场地都有市民在打球。“晚上和周末来打球的人很多,需要提前预订场地,通常提前几天就排满了。”球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过,由于场地有限,还需要安排体校的训练,球馆每天对外开放的场次并不多,很多想来打球的市民即使提前预订,也并不能排上号。
市民吴先生周末经常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打篮球,但他发现场地越来越难找了:市体育场的篮球场打球人多,进去还要收费;以前常去的原梧州高中篮球场,易主梧州一中后,已将他们拒之门外;周边社区的体育设施里,也没有适合打球的场地。
在市区,不少市民都遇到过无场地可健身的尴尬。据了解,我市的体育场馆主要由体育系统下辖场地、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办场馆组成。体育系统场馆包括市体育场、跳水射击训练馆、梧州国家体训基地等,社会办场馆有梧州工人羽毛球馆、太和球馆等,体育场地设施比较落后。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体育活动场地人均面积不到0.43平方米,与全区1.03平方米、全国1.5平方米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体育系统及社会办体育场馆数量的不足,使许多爱好运动的市民将目光投向了学校。根据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也要求,学校内的体育设施应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向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
然而,记者走访我市多所学校发现,只有梧州学院等高等院校向公众有偿开放体育场馆,中小学几乎都禁止外人进入校园,部分学校还直接在校门口放置了“校园运动场地不对外开放”的告示牌。有体育系统人士指出,校方担心对外开放体育场馆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且场地开放后需要投入经费来管理和维护,因此多数学校对于开放并不积极。封闭的体育场馆,让市民只能望场地兴叹。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局积极向上级争取全民健身工程项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困境,但距离群众的健身需求还很远。下一步,将抓紧推进梧州体育中心体育场等新的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并计划在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设一批体育健身设施。同时,鼓励和引导学校、机关、团体和企事业等单位的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提高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