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万立平 见习记者 杨苑君 通讯员 梁颖) “我哋细个啊阵时,过河西要行一条浮桥……”近日,在万秀区教育局会议室,退休教师陈冠中正向专家组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这是“梧州话”发音人决选中的一幕。参选的发音人表示,决选过程唤起了他们对老梧州的回忆。
白话道出“老梧州”情怀
对梧州的方言进行录音、摄像,入选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永久保留,这在许多“老梧州”心里,是一项紧迫而有意义的工作。
在现场,“老梧州”们对于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畅所欲言:“这次能把我们梧州白话录下来,以后我们的子孙都能听到,是件好事情!”“现在我们讲的有些词语字音,年轻人都不怎么讲了。”
决选过程中,能感受到入选者身上肩负的传承梧州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自由对话环节,更是激起了他们心中的“老梧州”情怀。
“旧时河东过河西的浮桥是木头做成的,七八月份天气热的时候,中午的太阳晒得木板就像现在的铁板烧。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鞋子穿,我就到桥头泡泡水,憋着一口气冲过去……”参选人陈冠中讲起老梧州的典故如数家珍。
入选“梧州话”青年男子类发音人的谭先生说,他感觉到梧州白话在慢慢发生变化。“以前我们讲青蛙有几种讲法,可以叫田鸡、‘蛤咩’,现在的孩子就只会讲田鸡了。”他认为,在时代变迁中一些词语会慢慢被淘汰,现在记录下来有助于以后的研究。
就是要找“梧式”普通话
此次梧州市有声数据库调查人员包括地方普通话水平较高、居中、较低三个层次的代表各一人。
在地方普通话较低层次的发音人决选中,需要发音人用普通话进行自由发挥。发音人谭先生听完要求后,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普通话很‘漏’的。”谁知专家组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要找的就是梧州普通话!”
看着大家愕然的表情,专家组成员杨璧菀博士笑着解释:“我们所选的发音人就是找讲‘梧普’的。地方普通话有着它的语音特点与研究价值,我们要找的正是带梧州口音的普通话。”
据悉,此次决选后,自治区专家组将对选出的“梧州话”发音人进行培训、粤语录音和摄像工作。在有声数据采录过程中,发音人还要用梧州白话“讲古仔”,让大家在多年以后还可听到用原汁原味梧州白话所讲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