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梁萍 通讯员 蒙建丽)近日,我市立体绿化又出新招——绿化部门在西堤路的部分行道树上增加种植一些藤本攀援植物,以此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空中绿化量。
记者在西堤路新华路口对出的绿化带里看到,靠近防洪堤一侧的一排紫荆树的树干上普遍攀附着一些琴叶树芋、心叶树芋等攀援状植物,绿萝、白蝴蝶等常绿品种均匀地从树枝上垂挂下来,还有不少附生类植物肾蕨被固定在树丫上,如此缠绕配合,使行道树看起来更加茂盛和葱翠。
据介绍,对树木进行立体绿化,树木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体量,胸径要在20厘米以上,才能承载其他植物的攀附,另外,还需要有较充足的水分,保持一定的湿度,才有利于阴生攀援植物的生长。一直以来,我市多是在公园等环境里发展树木的立体绿化,对道路绿化带的树木开展系统的立体绿化培植还是首次。开展立体绿化,不仅可节约土地,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有效手段。
市绿化工程处维护科负责人许碧莉说,目前开展立体绿化的行道树多为胸径20~30厘米的紫荆,有50棵左右,在树下或树上增加的藤本攀援植物有近200株。绿化部门每天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浇水、加固、调整造型等工作,随时关注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不断总结经验,待情况稳定后,将逐步进行推广运用。
有关数据显示,城市的空调能耗占整个城市能耗的50%,夏季时空中绿化能使高楼层的温度降低3至4摄氏度,节约空调耗电能量的20%~40%。近两年来,我市在桥梁、防洪堤、骑楼城等墙体上开展立体绿化,截至目前,骑楼城一带和桂江防洪堤历史文化长廊沿线一带共种植绿萝、黄蝉等立体小盆栽2000多盆,大型立体盆景4000多盆,美化和节能效果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