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龙天传 实习生 吴雪清) 8月28日,记者在市内走访获悉,随着高校新生报到时间的临近,许多学生及其家长开始忙着置办入学行囊。对此,有高校老师建议,入学需要的证件材料必须准备齐全,而生活用品则应该尽量“轻装”。
记者调查:
首次外出去求学
有人轻松有人愁
欧小薇准备去桂林上大学,她告诉记者,妈妈帮她准备了不少开学装备——从衣服、被褥到洗漱用品一样不少,冬天穿的羽绒、春秋季的薄外套、夏天的T恤等塞满了一个大箱子,仅袜子就准备了二十多双,感冒药、消炎药等常用药品也装了一大盒,还有新买的笔记本电脑等。小薇有点无奈地对记者说:“老妈啥都帮我准备好了,为了装这些物品,已经买了两个大号皮箱了。”
“这是女儿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我不太放心,所以我在家里帮她把东西准备好了,省得她刚到学校那边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去哪儿买,也怕她被骗。”小薇妈妈的言谈中,把对女儿关爱表露无遗。
同样是准大一新生,唐荣辉却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即将到南京求学的他,由于考虑到路途比较遥远,自己准备的行李以轻便为主。据其透露,他会简单带几件当季的换洗衣服,秋冬季穿的厚外套再带两件,其他的生活物品到南京那边再买。他说,学校的团购套餐,390元的套餐就包括了床单、蚊帐、枕头、棉被、脸盆、热水壶等生活用品,所以他的行李只有一个拉杆箱和一个背包。
唐荣辉的妈妈黄女士对于儿子“轻装上阵”的想法很赞同。她说,儿子要独自去外地上学,正好培养他的独立性。
专家建议:
入学材料应备全
生活用品到校购
梧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黄美新认为,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来置办入学行囊。首先,要带上必备品,即入学需要的证件材料,家里贫困的新生还应带上当地民政局出具的贫困证明等材料。
“生活用品方面,可以去到当地再添置,这样可以减少路途压力。”黄美新说。许多大学附近一般都有生活用品购买的地方,路途遥远的同学可先在网上了解学校的周围的环境、商业区的分布等信息。
此外,对于电脑等电子产品,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携带。黄美新认为,大一这个阶段基本都是基础课程的学习,电脑并非学习必备品,学生可在大一阶段熟悉了学校环境后,到大二上专业课时再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