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年前的中秋节前夕,年仅十二岁的梁金好与家人失散,流落柳州;如今六十八年过去了,八十岁的梁奶奶已身患重病,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回家的路,找到家人,叶落归根。
昨日,本报接到了来自柳州市《南国今报》的电话,称现居住在柳州的一位八十岁老奶奶梁金好一直在寻找梧州的亲人,寻找了几年却毫无结果,希望得到本报帮助,共同帮助梁金好寻找梧州亲人。
六十八年等待仍然无法回家
梁金好老奶奶至今依然记得父亲名叫“梁焕文”,她做梦都想着回家。
梁金好原本是梧州一户殷实人家的孩子,家住梧州市金龙巷,共有兄弟姐妹七人。父亲原是金龙街附近“洞天高楼馆”的经理,在饭店坐堂收钱。
1945年的农历五月,12岁的梁金好跟随大奶奶(爷爷的大老婆)彭氏,带着两箱行李去南宁姑姑家探亲,乘坐的是双层客船。行船途中,由于战乱,梁金好和大奶奶随逃亡百姓一同北上,在象州石龙码头上岸。
兵荒马乱中,行李被土匪抢劫一空,身上值钱的绸缎衣也被剥走,身无分文的祖孙俩一路风餐露宿,行至柳江县穿山镇定吉村桃山屯时,寄居在一户刘姓人家里。三个月后,大奶奶认为这样住下去不是办法,要想办法回家。于是,和梁金好约定,如果大奶奶能安全回到家,一定让家人来接她回去。
梁金好还记得,大奶奶走的时候是中秋节前夕。然而,大奶奶一去不复返,每一天梁金好都期盼着家人来接她回家,直到她去柳江县穿山镇做童养媳,大奶奶还是没有音讯。
为了回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期间,梁金好曾多次写信给梧州金龙巷的家人,但都没有回音,在最后有一封没有署名的回信,信中称她的家人都已经不在那住了。收到这封信时,梁金好大哭了一场,从此把对家的思念放在了心底。而年轻时因为家庭经济拮据等种种原因,因此一直没有机会回到梧州寻亲。
六十八年过去了,思乡之情并没有因为时间原因减淡,反而越来越浓,如今身患重病的梁金好最大的愿望,便是在有生之年能找到亲人团聚。
儿子替重病母亲寻找亲人
其实,梁金好在柳州的家也让人羡慕,她先后育有六子,如今三代同堂,子孝媳贤。要帮梁金好寻亲的,是她的小儿子韦家廪,因为他从小就听母亲讲述与家人失散的故事,当他也为人父母之后,更加体会到母亲与家人失散的切肤之痛。
对于母亲在梧州的亲人,韦家廪记得母亲提过,母亲的家族很大,据说从广东新会迁来,因为家族辈分的关系,她经常听到大家叫爷爷为“三叔”,叫奶奶为“三婶”,还听到有人称她爸爸为“六叔”,此外她还有“六姑”、哥哥“阿棠”、大姐“阿钱”、二姐“阿英”、大弟“阿华”、小弟“阿安”、妹妹“银好”。
2001年,母亲生了一场大病,病中的母亲痛哭流涕地喊着“爸爸妈妈”,像个无助的孩子,这一幕让韦家廪下定决心帮母亲寻找回家的路。
2002年,韦家廪来到梧州找到母亲所说的金龙巷。巷子还在,但已物是人非。因为语言不通,大家都不记得当年那个12岁的“小女孩”是哪家的孩子。因为年代久远,就连当地派出所和社区都无能为力。
虽然无功而返,但韦家廪并没有放弃,2011年,韦家廪带着母亲一同来到梧州金龙巷寻亲,母亲循着记忆一路找去,但找来找去都找不到自己的家,只能确定是金龙巷55号至62号之间的某一户。
“一直以为母亲记得老家的地址,寻亲应当不是一件难事,但没想到,即使有地址,还是难寻亲。”韦家廪说。从2002年到现在,韦家廪找来找去,只找到了当年金龙街梁家还有的一些亲人的名字:梁鹏万,新中国成立前为玉林银行经理;梁鹏举,新中国成立前为桂平银行主任;梁鹏飞,新中国成立前为梧州市信都电信局局长;梁鹏飞之子,梁启基、梁成基、梁太基。
如今,八十高龄的母亲身患重病,每当想起失散的亲人便泪如雨下,旁人无不动容,若是再无法找到亲人,或许就将抱憾终生。韦家廪也十分着急,他希望梧州的好心人能帮助母亲搜集线索,寻找到母亲梁金好的家人或者梧州梁家的后人,让自己母亲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回家的路,落叶归根。
(注:因为梁金好老奶奶以前是白话口音,因此文中的人名、地名是用柳州话及壮话说出来再作白话音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