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实自己的求助非虚后,李承源的手机一夜之间收到100多条网友汇款、慰问的短信。陈素雅/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陈素雅) “谢谢网友的信任和捐款,谢谢义工以及医生护士的照料!女儿的第二次生命是他们给的,我绝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前日还在为女儿的病情忧愁,时隔一天就获得如此多网友的帮助,让李承源看到了重生的希望。昨日下午,李承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网友的捐款已足够支付手术治疗费用,他也非常愿意接受各界对使用女儿“救命钱”的监督。
李袁妹准备做手术
9月14日下午,记者在梧州市红会医院普外科见到了正在病床上午休的父女两人。李袁妹穿着宽松的小裙子,玩着市民赠送的泡泡枪,并笑嘻嘻地向记者展示自己明显软化了的肚皮。李承源说,自己在9月13日得到本地网友的现金救助后,就立即将女儿送到医院,再次进行了灌肠,现在女儿的腹痛大为缓解。
李承源表示,昨日早上他已将网友的9600元捐款缴入女儿的医院账户,医生帮袁妹做了拍片、验血等术前准备,表示现在开始半流食,随时准备手术。据介绍,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以肠道末端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失为特征的消化道畸形,为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1/5000。由于患儿不能自行排便,肠道功能紊乱,常以逐渐加重的腹胀和顽固性便秘为主要特征,需要灌肠等办法帮助排便。而如果手术顺利,袁妹有望根治。
14日上午,梧州市红十字会在了解到李袁妹的情况后,也临时在鸳江丽港广场的爱心义卖活动中,将其添加为救助对象。当天义卖玩具所筹得720元善款,有一半将捐助给袁妹。另外,市民在红十字会账号中指定对口捐赠的资金,也将于近期直接用于对李袁妹的治疗。
多方捐助如雪片飞来
虽然李承源婉拒了梧州公益群义工“尽快在县医院手术”的建议,但为了最大限度地验证其求助的真实性,第一批对此事给予关注的热心网友“杉哥”、梧州零距离网记者覃燕霞,于昨日驱车前往苍梧县岭脚镇古能村旧村组进行实地探访。
在当地村民带领下,当网友与零距离网记者找到李承源的家时,只见其家中几乎没有家电家具,其七旬老母亲正准备下田耕作。而李家的邻居也证实,李承源已经经历“数次外出打工—女儿发病—辞职回家照顾女儿”的循环,无奈之下才选择在家全职照顾女儿。
截至9月14日下午记者发稿时,李承源的帖子依然处于天涯社区、梧州零距离网等多个论坛的置顶位置。求助帖的点击率已经接近17万,回帖将近1500个,捐助的网友更是直线上升,截至14日晚上9时许,捐款达到3.5万元。一些本地市民在看到李承源的求助信息后,纷纷到医院探望小袁妹并送去现金。
首位关注此事的梧州网友“6月6日”也在本地论坛转达李承源的意愿,表示目前其所收的捐款已可以支付手术费用。网友“6月6日”建议市民可以暂停现金捐助,改为持续关注。
●记者手记
别让“信与疑”重演
□ 陈素雅
一波又一波的媒体调查报道、本地网友实地考证,给小女孩李袁妹及其父李承源本已灰暗的前途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李承源拼凑了多年依然不足的手术费,竟在两天时间内由无数网友出手相助解决了。孩子的病是真的,父亲的求助也是真的,看似荒诞的“求助与放弃”,通过媒体报道得到证实后,再无疑惑阻挡网友送出自己的爱心。
我们见证了爱心的力量有多大。在采访中有一个小插曲,李承源为了向记者展示其所收到的网友资助,专门找到柜员机打算打出150多条汇款的清单。不料操作中银行卡被ATM机吞入,而卡里的钱都是女儿的救命钱。正在休假的银行工作人员,在获悉李承源的故事后,破例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为其取出了银行卡。
在采访中,李承源不止一次提到,因为预估手术治疗费用在2.5万元~3万元之间,现在网友的捐款加上新农合有50%的报销,李袁妹的手术费应该够了。在网友的捐助达到1.6万元时,他曾主动发帖让网友暂停赞助,以免过度消费人们的爱心。但他又想到,自己身边仍有不少类似的小病号,同样因凑不足手术费而拖延病情。如果网友的善款最终使用有余,他表示“会将其捐出”。
截至记者9月14日下午发稿时,李承源的帖子依然在梧州零距离和天涯论坛首页置顶,质疑的网友已经不多,更多的网友呼吁的是善款的到位以及日后的监管。但是,这样的求助和获助毕竟是个别的,媒体的求证与关注不可能长此以往。在淡出舆论关注视野之后,孩子日后还得面临继续治疗、护理的困境。即使在现时,李承源坚持等待筹够款再手术的选择是否正确,网友担心过度治疗和善款监管缺失会否造成爱心浪费,这些都有可能让这对父女以后再次站在“信与疑”的边缘。
正如有人会以“不可信”为理由拒绝向网络求助者伸出援手,未来也可能会有人以“不肯信”为原因,拒绝第三方加入监管。当数以万计的善款如雪花般飞往受助者账户,后续费用的使用、监管只能依靠个体。能否避免这样的信任危机?平心而论,既然尴尬的境况将长期存在,与其依靠陌生人的无条件信任,还不如邀请第三方实现长期而必要的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