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龙天传)前不久,本报关于《男子精神失常惊扰邻居》的报道引起市民热议。近日,记者走访市内部分社区了解到,目前小区内若存在精神病人,其治疗和日常管控主要以家庭为主,而这种管理却存在许多问题。
小区内精神病患监管薄弱
记者在走访中获悉,几乎每个街道办事处总会有个别有肇事倾向的精神病人。精神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他们的治疗和管理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而且直接关系到其他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据盘龙社区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对于社区存在的精神病人,他们只能通过与其家属沟通为主进行管理,如果患者为间歇性发病且病情较轻的,会定期通过电话回访,叮嘱其家属要按时对其喂食药物;如果其病情达2级严重程度,则唯有建议其家人将其控制在屋内。
另据华洋社区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社区工作人员有限,对于精神病患者无法做到全方位监管,能够做的只是为其申请治疗机会。在其精神病发作时,劝导其家人送他到医院治疗,当其发生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也只能作报警处理。
此外,记者从警方了解到,公安机关只有在精神病患者出现危害行为时才能进行干预。而民政部门也只负责精神病人的接收、收容和治疗,不负责居家病人的日常监管。因此,对于小区内出现精神病患者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情况,相关部门也表示,有点“无奈”。
市民呼吁政府加强关注
有受访市民认为,精神病患者一般没有单位,没有劳动能力,家中负担不起治疗费用。如之前本报报道石鼓社区的精神病人那样,其家庭成员年老多病,根本没有能力实施有效的监护。精神病人经常脱离掌控,这些人就像“炸弹”,存在严重的隐患。对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对此类人群加强监管,在每个社区内组织一些有相关经验的人员组成非功利性质的团体,创造条件帮助精神病人尽快康复,走向社会。
此外,市大塘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要注意调查统计精神病患者的情况,平时发挥辅导治疗的作用,如果精神病患者一旦有发病的迹象,他们就可能第一时间觉察或掌握,相关部门就能及时介入,这样就能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