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自今年1月1日颁布实施,至今已过去了半年。半年来,新法给我市环保监管和执法带来了哪些新变化?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以前想着拖,现在拖不了”
今年以来,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贺秀琴感觉比以往要更忙也更有效果,执法检查、督促整改、立案查处等系列工作一直没停过。她说,新环保法实施后,环保部门的执法工作更加严厉,处罚更狠,措施更有力,对违规企业的威慑力也更强了。
梧州市某不锈钢公司在半年的时间里就被罚了两次,分别因为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擅自开工建设和违法排放废水污染物,被立案处罚,现正在积极整改。该公司负责人坦言,新《环保法》要求严,若拒不执行,还可能被行政拘留,得认真整改纠正错误,不能再犯了。
“以前被罚个一万几千,一些企业根本就不放在眼里,觉得与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不过是小数目,就算一年被罚几次,也无所谓,所以并不当回事,该违规的还继续违规。”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不行了,按照新环保法的有关规定,环保部门可以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以及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来打击企业污染问题。企业一看违法成本太高,感到必须得守“规矩”了。
也有以身试法,试图挑战权威的。今年4月,环保执法人员在龙圩区检查时,发现一间纤维袋破碎加工场有私自加设暗管偷排废水污染物的行为,要求其马上整改。但是,加工场并不以为然,不做整改继续偷排。环保部门果断予以立案查处,责令停产整治,加工场负责人还将承担法律责任。
据统计,今年1—6月份,市环保局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4件,罚款总额156.6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3.3%和362.6%,2起环境违法案正在按规定程序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环境违法案发生以涉钢铁、食品、化工行业较多,在餐饮业中油烟污染及未批先建问题较为突出。
执法环境改善,严格监管成新常态
今年以来,市环保部门接到了多起施工工地噪声和空气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等方面的市民投诉举报。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在身边环境受污染时,选择积极维权。
“环保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环保法又支持环保维权行动,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这让市民及社会组织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更高了。”市环保局法宣科负责人说。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市12369热线共接到环保类投诉举报电话514件,同比增加了28件。
市民和社会的踊跃支持,使得我市环境监管和环保执法的氛围有了明显改善。一些环境违法行为就是在群众举报、社会监督和政府部门严格执法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处理和消除。如日前,有群众举报龙圩区新地镇一塑料加工厂私设烟囱排放污染空气的浓烟,且废水横流污染周边环境,危害较大。经市生态乡村建设活动机构的工作人员暗访,确认情况属实。市领导批示,对于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和整治,决不姑息放过。目前,环保部门已依法责令停止该加工厂的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在依法处理过程中。
“在涉及环境保护问题上,我市主要领导态度明确,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不能为了金山银山而舍弃绿水青山。这让我们的环保监管执法工作底气更足。”苏颖说。
新环保法进一步强化了监管者的法律责任,环保部门执法权力加大,相应的责任也更重了。现在,坚持严格监管和严肃执法已成为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一种工作新常态,因为按照新环保法的规定,若出现包庇环境违法行为、发现或接到举报违法行为而未及时查处、不依法公开相关环境信息等行为,要承担相应处罚和责任。 环境执法是保证经济与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最终目的是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加强执法,规范企业环境行为,督促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促进企业健康长足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