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董宏伟)7月15日,记者到长洲区、龙圩区部分镇、村暗访生态乡村建设情况,发现两地的垃圾基本能定时清运,镇、村保洁情况有好有差,部分村屯垃圾桶配备偏少,群众希望增加并合理配置垃圾桶。
当日,记者来到新地镇,由于时逢圩日,人群聚集,水果杂货等摊档较多,果皮、塑料袋、废纸等散落地上,一些居民或店主将垃圾倒进垃圾箱时有洒漏,或干脆将垃圾堆放在垃圾箱旁。在在长洲区长洲镇,镇区主干道、店铺门前较为干净,平浪村新安一、二、三组的村道环境卫生总体情况较好,未发现明显的垃圾堆积或随地丢垃圾现象,但村里新建民房较多,建筑材料及垃圾堆放略显杂乱。
新安二组村民反映,他们组有200多人,但只有两个不大的垃圾桶,很快就装满,有时村民只好将垃圾放垃圾桶旁,由保洁员清运,希望有关部门能多配发一些垃圾桶。记者来到垃圾桶的位置,看到一个红色的塑料垃圾桶已破损。新地镇富回村也存在类似问题,当地村民反映,全村共有大小垃圾桶约30个,但配置不合理,部分路段没有垃圾桶,村民只好将垃圾堆放在路边,常被禽畜弄散。
有保洁员和村民表示,如今大家基本都能做到“门前三包”,自觉将生活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桶或垃圾池内,但一些村庄在硬化村屯道路时未能合理规划排水渠,导致排污不畅,路面污水横流时有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