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中国驻印远征军的一支骡马运输队正在缅北反攻的行军途中。(资料图片)
1944年6月,中美盟军向据守在密支那的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资料图片)
潘乃源(由潘昌志提供)
1944年10月,新38师战士与美军正乘着渡船通过伊洛瓦底江由缅北密支那向八莫进发。
1913年,我出生在广西岑溪县水汶乡(现岑溪市水汶镇)大南村,1930年考入岑溪中学。后因父亲病故,家境困难,我被迫停学,并决心离家到柳州闯荡。
当时,日寇正疯狂侵略中国,柳州城区连遭敌机轰炸,平民死伤众多,当地群众无不痛恨日本鬼子。1938年,街上贴出国家财政部税警总团招收税警军官学员的布告,我想参军报效祖国,于是去报考。经过考试,我被录取了。经过一年半的学习,我毕业了,被分配到孙立人率领的税警总团连队当少尉排长,从此走上了军旅之路。
首次带兵打鬼子
1940年,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税警总团改编为陆军新38师,原总团团长孙立人提升为师长。同时,部队出发到(贵州省)兴义县,编入杜聿明的第5军。
1941年3月初,日军占领仰光,美国的史迪威将军建议国民党政府派兵出国保卫滇缅公路这条运输线,国民党政府同意以驻扎贵州省兴义县的第5军和第60军为主力,由罗卓英任总司令,组成远征军开赴缅甸,保卫滇缅公路。
大部队通过腊戍下缅京(曼德勒),我师首当先锋南下仰光,部队尚未到达目的地,日军已抢先登陆仰光,然后北上,并同英军在仁安羌开战。我师奉命去增援英军,由于师长孙立人指挥得当,几次激战后把敌人击退。在这一仗中,我第一次带兵上前线打鬼子。
日军不甘心失败,大举增兵反攻,战局骤起变化,国军战败,腊戍失守,杜聿明率领第5军向八莫、密支那撤退。但史迪威将军建议剩下的国军不要回国,而是向西开往印度中央省的蓝姆伽大本营驻扎。其后,他还建议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而进行整训。整训由美国人任教官,训练内容官兵不同。我本来是学炮兵技术的,后抽去学习马匹训练技术,之后部队就让我带领骡马兵负责运送粮食弹药。从1941年10月开始,国民政府从国内空运士兵到印度补充扩编军队,并派郑洞国来任司令。
在“野人山”歼敌
1944年3月,国民政府准备向缅甸的日军反击。缅甸北部森林很多,当时美英两个机械工兵团负责向缅甸方向开路,我师负责在途中掩护。我们日夜开工,很快接近缅甸最北端的中印缅不定界。这里俗称“野人山”,山高林密,上不见天下不见路,蚂蟥、蚊子很多,行进困难重重。幸好我们发现林中有些土著居民,我们送给他们一些粮油盐,他们就很乐意给我们带路。这样,我们就加快了前进速度。
一天,我们经过一片树林,发现里面有日军的一个哨站,有20多个日本鬼子,我们迅速进攻,鬼子还在睡梦中就被我军干掉了。这一仗惊动了在林中据点沉睡的日本鬼子,他们立刻起来反攻,我们师按计划有序进攻,最终敌人被全部消灭。
我们以一日走十多里的速度前进,消灭了一个个的敌人据点,挺进到了大龙河边。对河有一条土公路,日军据点就在附近,兵力大约有一个营,而且有重武器,我们一时间很难攻过去。后来,我军炮兵上来支援,美军也派出飞机轰炸日军,在展开正面攻击的同时,我军派人从上下河两端绕道偷渡过去,合力歼敌。
双方一连激战10多天。一天,百余架日机来轰炸丁苏卡司,全部美机起飞应战,击落数十架敌机。这是我军入缅以来第一次空战,之后,日机就再也不敢来轰炸了。
与美军合作攻下密支那
后来,我方部队陆续跟上扩大进攻面,最终攻下了大龙河谷重镇拉班(拉邦)。这里往前是草地平原,日军的坦克部队推进困难。我军师部命令113团从左侧绕路迂回包围日军,日军没有发现我军从后方过来插进,夜间枪声一响,敌人即惊慌失措,溃不成军。天亮时,我军援兵渡河,日军赶紧逃跑,我们缴获日军一批坦克、汽车,俘虏日本鬼子几十人。
这一仗成果辉煌,奠定了缅北胜局,各路军也振奋起来。我师直下铁路上的孟拱,然后进攻包围密支那,敌人来援的增兵在途中也被我师击灭,美军一团也从右进攻密支那。我师攻下孟拱时,美军开始攻击密支那日军,双方战斗非常激烈。我师迅速开往密支那,与美军共同围攻日军,战斗20多天,攻下密支那,把日军安置在密支那的指挥部粉碎掉。
成功光复缅甸
1944年秋,中国驻印军在英、美军队的协作下,分三路南下,合围中印公路上的战略要地——八莫。弃守密支那后,日军即集中残部加强此城的防备,因而八莫郊外沟壑纵横,城内街巷遍布堡垒。10月16日,新38师发起攻城战,我队负责送弹药上山。不料一交上火,敌即以猛烈火力予以顽抗,新38师激战竟日而寸土未得。师部次日调整部署,利用配合进攻的第69航空大队空中优势,陆空协同,步炮协同,然后以战车掩护步兵逐点歼灭日军,一举将日军压迫至城内。日军负隅顽抗,为减轻人员损失,第69航空大队继续日夜不停地狂炸日军阵地,经过10多天的战斗,八莫终于被攻破,除少部分跳河逃脱外,其余日军均被消灭。我军乘胜追击,直攻南坎,先头部队打下维新镇,光复腊戍。30师、我师,以及美军、英军分几路进攻日军。1945年4月,滇缅公路全线畅通,日军全部被迫撤出仰光。5月,缅甸光复。
我们自1941年入缅,在印缅战斗生活了四年多时间,行程几万里,参与大小战斗几十次,经过无数的枪林弹雨、风餐露宿,经受了蚂蟥、蚊子叮咬和疾病发作的苦楚,终于把敌人赶走,我们都觉得很自豪。
到广州沙面接收日军
不久,我们得到命令:中国远征军暂不回国。我留在腊戍参加学习班。我学习回来不久,部队就接到国民政府的命令:新6军在密支那乘飞机回湖南芷江,反攻任务为长沙、武汉;新1军在密支那起飞回广西南宁,反攻任务为梧州、广州,军部指定那师先回,部分人坐汽车,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部分人坐飞机回南宁。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命令新1军分水陆两路日夜步行下梧州,后撑船到广州沙面接收日军,接收后我们住在黄埔码头,后下宝安深圳。
不久,我军北上进驻吉林长春,郑洞国为长春兵团司令。1948年10月,郑洞国率全体官兵投诚起义,长春市和平解放。1949年,我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岑溪县水汶老家。 潘乃源 /文
(本文写于1997年,作者现已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