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黄颖盈 通讯员 李晚昌)相比大牌厂商出产的套件家具,本地作坊式的私人定制款式也许会在尺寸与价格方面更受消费者青睐。不过,市民雷小姐却很后悔自己当初“私人定制”的决定,因为商家或由于债务问题卷款而逃,她提前预付的一万元货款全都“泡汤”了。
市民:万元定金“泡汤”
3月初,市民雷小姐向梧州市消费者协会投诉称,她向“梧州市嘉亿贸易有限公司”提前预付的一万元定制家具货款没了下落,而且说好的产品也没有到手,商家更是没了踪影。无奈之下,雷小姐只好前来市消协请求帮助。
市消协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雷小姐是在今年春节前,经亲戚介绍了解到这家“梧州市嘉亿贸易有限公司”的。据雷小姐反映,这家公司在新兴二路有一个店面,在高旺路还有一个加工点,主要是帮客户定制家具。今年1月12日,雷小姐在该家公司下订单,定制沙发、餐台、床等六件套家具共计一万六千元,并先后两次预付了共计一万元的定金。
不料,公司负责人悄然无声关闭了位于新兴二路的店面。雷小姐获悉后特地前往位于高旺路的加工点打听情况,她从现场工人口中了解到,该公司负责人疑似陷入了债务危机,不仅像自己这样的消费者损失了预付定金,工人们也没有拿到工资。
随后,市消协工作人员查询到“梧州市嘉亿贸易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不过,根据预留的企业人联系信息,并没有找到企业负责人李某。目前,该起消费纠纷还在进一步协调当中。
消协:按需合理消费
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以来,该部门已接到数起关于私人定制家具的消费纠纷。根据有关统计,市民在家居与室内装潢方面消费时容易出现纠纷。工作人员分析,消费者因受价格优惠吸引而冲动消费,提前支付过多的定金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悉,定金不同于订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或替代物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交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丧失定金;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不过,在发生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消费者很有可能会忽略合同的规范性。同时,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除了因个人原因而损失定金以外,商家也往往会编造各种理由拒绝双倍返还定金。
对此,市消协建议广大消费者按需消费,重视合同的法律效力,主动索取正规的发票等消费凭证。在支付定金前,最好能够前往正规的大型商场货比三家,选择有信誉、有口碑的商家,不要轻易被消费价格过高的优惠套餐、返还奖品等促销方式所打动,而应该慎重考虑是否需要提前支付过多的货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