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曾韵)网络订餐逐渐成为众多消费者选择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同时也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焦点。为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广西从10月1日起与全国同步施行《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明确要求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
《办法》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且应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则应尽到相应的审查义务,在30个工作日内向食药监部门备案。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包括网络订餐),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入网的食品经营者或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或向第三方交易平台索赔。
为确保制度有效落实,《办法》还确立了“神秘买家”抽检制度,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均可通过网络购样的方式进行抽检,抽样人员以顾客身份还原模拟消费者现场购买的场景,更真实地还原消费者所购买食品安全的状况,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10月18日,记者登陆美团外卖、饿了么和支付宝等网络订餐平台发现,在饿了么和支付宝平台上点击大部分餐饮商户“商家”一栏,均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图片信息;在美团外卖手机APP上,所有餐饮商户“商家”一栏中仅有商家地址、电话等信息,并未公示相关证照信息。据美团外卖一工作人员透露,自去年5月起,他们对入网商户都进行了资质审查,餐饮商户必须持有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才能入驻平台,但因客户端自身设计问题,一直未公示入网商户的证照信息。据介绍,目前梧州市区内约有40%的餐饮商户已入驻美团外卖。
针对美团外卖、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市食药监部门已从7月底开始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其是否对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等。目前已检查90家店铺,包括检查其是否持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是否存在出借、变造、伪造许可证、超范围经营等情形,并严格对餐饮单位的食品原料采购、加工操作过程等情况摸底检查。截至目前,接受检查的餐饮企业均能提供有效证照及台账,未发现有违法行为。市食药监部门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关注网络食品安全情况,建立第三方平台长效监管机制, 规范网络订餐行业秩序,确保广大消费者餐饮消费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