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赵向阳 黄帆)近日,各地种植的玉米、大豆、秋红薯、花生等作物陆续开始采收,较往年有所提前,晚稻主导品种也开始进入成熟期。另据市农业委员会统计,截至10月17日,全市秋种旱地作物11万亩,其中冬菜种植约5万亩。
秋收秋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市今年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水稻播种面积逐年缩减的情况,组织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引导农户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种粮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粮食经营主体,充分利用他们的示范效应,引导农民种植水稻,保证全年粮食生产稳定。目前我市在万秀区夏郢镇、苍梧县沙头镇和蒙山县新圩镇培育有三家合作社,实行水稻生产经营全程服务。今年截至目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累计达到232万多亩,已完成目标任务的98%。
今年,我市还全面推进实施“粮食产业提升行动”,重点抓好苍梧县、藤县、岑溪市这三个广西粮源基地建设。各级农业部门重点调整玉米、豆类等旱粮种植结构,鼓励农户改种有市场需要、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致力建成一批水稻、玉米、冬种马铃薯等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核心产区,开发一批增产潜力大的粮食后备产区。与此同时,全市大力推广冬季增粮和间套种增粮,发展冬玉米、冬马铃薯等种植,利用玉米地间套种豆类、薯类作物,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据市气象部门分析预测,10月底我市可能迎来局部降雨过程,气象干旱状况有所缓解。各地应抓住晴好天气,抓紧已成熟秋收作物的抢收、晾晒。同时,由于前期大部地区降水少,各地应抓住降雨时机安全、有效地增加蓄水,注意水资源的管理和科学调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