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曾韵)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获悉,今年1月至9月该局共监督抽检各县(市、区)食用农产品1470批次,其中有1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检出有孔雀石绿和氯霉素。
据介绍,监督抽检范围覆盖各县(市、区)的农贸批发市场和海鲜行,抽检项目主要为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不得检出药物成分等。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黄庵鱼、草鱼和沙甲螺等水产品检出孔雀石绿;二是猪肉、鸡肉和鸭肉等禽畜肉检出氯霉素,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据了解,孔雀石绿可用于治理鱼类的抑制寄生虫、真菌、细菌感染,但由于其高毒性、高残留、可致癌等特性,我国早在2002年就将其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禁止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同样,氯霉素抑菌效果好,且价格低廉,但属于广谱抗生素,国家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于所有动物源性食品当中。业内人士透露,在产品运输过程中,为了减少鱼类因相互刮伤感染的可能性,提高鱼类存活率,一些不良商家会非法添加孔雀石绿;在养殖环节中,为了防治禽畜疾病,部分生产者会违法使用氯霉素。
针对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食药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并责令违法生产经营企业及时下架不合格食品,同时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查找问题原因并整改,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