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参加智力残疾人生活基本技能大赛的选手在进行剥花生比赛。西江都市报记者 何鎏 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黄颖盈)削萝卜丝、剥花生、切土豆片和数数字,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是小菜一碟的生活技能,对于智力残疾人来说却需要长期反复训练才能掌握。为了提高智力残疾人家庭对培养孩子生活技能的重视,11月11日,梧州市残联开展智力残疾人生活基本技能大赛活动,来自三城区的60多名智力残疾人家庭成员参与了活动。
在比赛正式开始前,每组参赛家庭在拿到萝卜、花生和削皮工具等比赛道具后都跃跃欲试,“对手”间还就如何快速完成比赛任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据介绍,此次比赛主要包括削萝卜丝、剥花生并数数、切土豆片和对糖果饼干分类数数四项内容,以完成任务用时最短的参赛家庭为优胜者,比赛过程中家长只能口头指导,不能代为动手。
“比赛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参赛选手快速进入到比赛状态。“1、2、3、4……”选手们的动作虽然有些吃力和迟疑,但是他们都用最认真的态度,努力参与并完成任务。比赛中,选手小关在削萝卜丝的时候,不小心在指尖划出了一道小伤口,但是她既没有哭泣,更没有放弃,在妈妈和工作人员替她包上创可贴后继续比赛。
比赛结束,选手阿慧率先完成了四项比赛任务夺得第一名,她的妈妈和她一起激动地举起手欢呼:“我们完成了!”阿慧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因为阿慧与普通孩子有些不同,因此母亲对阿慧的期望是,希望她日后即使一个人也能好好生活。
“阿慧今年差不多四十岁了,我总有离她而去的那一天,所以我从她小时候开始就不断鼓励她,帮助她学习生活技能,培养她的独立性。”阿慧的妈妈说,阿慧如今已会做几道拿手菜,“炒青菜最好吃,煲汤也不错”。
阿慧妈妈朴实的话语中既有辛酸又有欣慰,这也许是很多智力残疾人家长的心声。梧州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叶先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生活基本技能大赛,让更多智力残疾人家庭关注生活基本技能对智力残疾人的重要性,也希望借此次机会让智力残疾人家庭之间增进友谊,帮助智力残疾人参与并融入社会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