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吴艳虹 通讯员 高远)步埠路、龙骨冲、下冲和石鼓路等全市最后一批4个垃圾中转站经过升级改造后,已于1月24日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市19个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清运方式全部升级为封闭压缩式,此举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还解决了以前垃圾清运过程中所产生的沿途撒漏垃圾、污水满地及臭气散发等问题。
1月25日,记者在龙骨冲垃圾中转站看到,一辆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停在中转站前,准备把即将满箱的连体箱拉到车上运走。连体箱由箱体和翻转斗组成,箱体内装有压缩机,箱体容积为12立方米,承重8吨。只见一名驾驶三轮车的环卫工人先把垃圾车上满载的垃圾倾倒至翻转斗中,另一名工人负责操作机器,翻转斗经过180°翻转后盖到了箱体上面,然后压缩机把垃圾压缩到箱体一侧。压缩完毕,垃圾车“伸”出了粗粗的勾臂把整个封闭的箱体拖拉到车上,然后运走。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记者观察到,并没有出现垃圾撒出或者污水流出现象。
据梧州市环卫处科研监测科负责人谢易德介绍,全市共有19个垃圾中转站,其中15个已于近几年完成升级改造。因为步埠路、龙骨冲、下冲和石鼓路这4个垃圾中转站是最老旧的,且站内空间小,所以这些连体箱的压缩机都设计放置于箱体内,以节省空间,而其他中转站连体箱的压缩机与箱体是分离的。
谢易德进一步介绍说,以前垃圾清运的方式是敞开式的,垃圾车上的箱体像一个敞开式的篮子,箱体在地面上装满垃圾后,由两条吊绳勾住吊到垃圾车上,垃圾上面盖上一块网布就开始运输了。车在路上跑时,垃圾会沿途撒漏,污水也会流到地上,散发出阵阵臭味,不少市民群众向环卫部门反映过类似的问题。而使用封闭压缩的方式,在压缩过程中垃圾、污水不会漏出来,臭味也大幅减少。此外,如今一车垃圾的承载量由原来的3吨上升为8吨,垃圾车来回跑的次数少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
据了解,如今市内各个垃圾中转站每一天都承载着满负荷的垃圾转运量。其中,新兴和下三云垃圾中转站的转运量最大,每天分别高达60吨,步埠路垃圾中转站的转运量则为每天4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