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共享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乱象关键在管好人。共享电动自行车乱象错不在车,而在人。比如投放企业不按规定地点投放车辆,没有做好后期车辆管理,这就会给使用者错误的引导,使他们不注意自己的行为;有的使用者乱停乱放,就会给其他使用者错误示范,给投放企业增加负担。每个人的不规矩行为,都会产生蝴蝶效应,最终使共享电动自行车乱象乱上加乱。所以,治理共享电动自行车之乱,关键在管人。
因此,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企业科学调配各辖区投放数量极为关键,也就是说,各个片区人流量要做到心中有数,投放有度。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与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投放计划,全面考虑城市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居民出行需求等多重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精确地计算出共享电动自行车适宜的投放量,这样既可满足居民群众出行需求,又可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积压。车辆投放企业按需针对各个区域及不同时间段的实际需求进行变动,巧妙安排车辆分配,以防止出现车辆过多或不足的情况,确保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与实际需求保持动态平衡。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要用不断创新的智能科技,规范和约束共享电动自行车用户的行为。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企业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强制用户在指定区域停车,否则用户将无法落锁和车辆无法停止计费,从而促使用户规范停放,限制乱停乱放的行为发生。
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企业也可以通过运营平台与交警部门进行合作,组建监管平台,对多次违法违规人员列入黑名单,限制其使用共享电动自行车或取消用车资格。对那些严重违反共享电动自行车规则以及破坏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人,可以考虑将其纳入征信黑名单并依法进行赔偿,不能让个别“害群之马”破坏广大居民群众绿色出行的“共享路”。
当然,处罚不是目的,处罚的最终结果还是要促使公众提升文明自觉。要不定时组织志愿者和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企业的工作人员组成宣传引导队伍,针对路面乱放乱停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进行统一规范清理。在清理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同时,向居民群众进行文明引导,倡导大家做文明的骑行者、文明的停放者、文明的宣传者。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发动群众参与到管理共享电动自行车上来,发现问题就拍下来上传到相关平台,实现群众共同监督,不遵守划线区域停放共享电动自行车的问题将更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