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岑溪市水汶镇紧扣移风易俗这一乡风文明建设核心任务,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制度护航、文化浸润、产业赋能”模式,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筑牢移风易俗“主心骨”。今年以来,该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行“党建+移风易俗”双融双促机制。全镇23个村(社区)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明确婚丧喜庆简办标准。同时,该镇组建“党员先锋队”“红色宣讲团”,通过“板凳课堂”“庭院座谈”等形式,开展入户宣讲800余次,覆盖群众超2万人次,推动移风易俗政策入脑入心。此外,该镇建立党员干部包片联户制度,将移风易俗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定期开展评比晾晒,形成“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紧跟践行”的良好局面。
制度护航,织密移风易俗“保障网”。该镇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在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各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并设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全程监督移风易俗落实情况,减轻群众负担。该镇还建立镇村干部包片责任制,定期走访督查移风易俗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文化浸润,厚植文明新风“土壤层”。该镇以文化人、以文润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力移风易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各种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理念;挖掘先进典型,组建“乡贤宣讲团”,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产业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该镇坚持“产业兴则乡风正”理念,以产业发展夯实移风易俗物质基础;大力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建成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翰田白玉淮山种植基地、颁禄辣椒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特色产业项目34个,带动全镇2000多名群众就业增收。
(杨昌燊)